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滁州新闻 > 正文

年年岁岁伴书过 ——父亲陶家康先生读书生活片段□陶承晞 陶承洛等

来源:滁州日报 2010-03-08 18:1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年年岁岁伴书过 父亲陶家康先生读书生活片段□陶承晞 陶承洛等

编者按:已故陶家康先生是滁州市教育界老辈名师、学者,长期在滁州中学、滁州学院任教。陶老先生学识功底深厚,德高望重,尤以爱书读书,严谨治学为人们称道。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进一步弘扬和提倡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那种追求知识,热爱读书,教书育人,率先垂范的优秀品质,将有助于克服轻视学习、心浮气躁等不良时风。为此,本版特刊登陶承晞、陶承洛等回忆陶家康先生读书人生的文章,相信年轻读者读后将有所裨益。

父亲陶家康先生以87岁高龄于2008年岁末,善终天年。一年多来,我们常常怀想老人生平之音容,沉浸于许多往事回忆之中。父亲的一生,追求进步,追求知识,热爱读书,在教育园地耕耘了几十年,从中学课堂到大学讲坛,始终过着极其淡泊宁静、简单朴素的教书、读书生活。他老人家不慕荣利,在物质生活上,粗茶淡饭,满足自乐。平素性情闲静、不求闻达,寡癖嗜,饮酒、打球、打牌之类可接群君之欢者,一无所喜。唯一所好就是阅读书、史,与古人、智者晤言一室之内,从年青到晚岁,一生未变,乐此不疲。至于读书外自娱,只是听听传统京剧名段、古典名曲,别无其他。如下撷取他读书生活片段,聊以寄缅我们的无限怀念之情。

惜 书

多年来,特别是我们进入中年以后,每当有空走进父亲书房,伫立书橱前,面对那一层层半旧不新,却又整齐洁净的书籍时,顿时就会感受到他爱书、惜书的情怀。有时,我们也会不顾老人喜不喜欢,打开书橱,抽出一本,随便翻翻,又轻轻放回。这在早年,我们是从不随便翻看他书的。这里的书,说来普通,却又与一般家庭藏书、公共图书馆书籍大不一样。无论开本大小,还是装帧精粗,一律干干净净,绝无尘染墨污;即使是经历几十年的书,不会有一本折角、卷边、缺页等破损现象。架上的一套《毛泽东选集》,是从1951年出版的第一卷到最后出版的1977年第五卷,五次买进历时26年,完完整整,自然陈旧的色质层次,深浅不同,很有意思,足见父亲爱书、惜书的功夫。尤其是经他反复阅读过多遍的典籍和常用的工具书,如《资治通鉴》、《世界通史》、《辞海》、《词源》等,书本很厚,捧读、查阅均易污损,但至今品相仍为上好,内页完全没有诸如眉批、夹注或加上杠杠、道道、圈圈、点点等一处阅读痕迹。对书的细心呵护,实乃一般读书人中少见。

对于公共图书或外借他人书籍,父亲也是一样爱惜。有时还包上书皮翻阅,遇有破损,随看随修,到期定如数归还,或申明续借。而对于向他借书者,这要区分对象,有些是大不乐意的,有些则是非常热情慷慨。如一部《宋史》(40本)借给他的学生作课题研究,用了几年才归还。一册精装《人名大辞典》也送给一位学生永久使用了。尤其是晚年,他很乐意让他的藏书继续发挥作用。子女儿孙们需要用书,可随要随取,不过,不可散失、毁损。

记得我们小时看书不知爱惜,饭桌上看,床头也看,即使新书看不了几天,就变样了。好像父亲就给我们讲过古人爱书、惜书的故事,惜年少懵懂,已记不起所言了。后来随阅历增长,我们知道元代大书画家赵文敏(孟頫)告诫子孙读书有“六勿”:勿卷脑,勿折角,勿以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挟刺。这才悟到惜护书籍乃是读书人的优秀品质,惜书才能让书更好地、长久地发挥作用。父亲作为传统读书人,正是恪守这“六勿”之戒的。言念及此,我们但增愧疚。(一)

新闻推荐

狠抓效能建设确保中心工作落实 本报评论员

狠抓效能建设确保中心工作落实本报评论员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年年岁岁伴书过 ——父亲陶家康先生读书生活片段□陶承晞 陶承洛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