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戴有胜通讯员张素良韩猛
6月29日下午,明光市苏巷集镇建设忙。
挖掘机“猫”在5米宽的大沟底,正在奋力清淤。这里曾经废弃多年,污水横流,令人掩鼻。政府斥资近200万元打造后的苏溪,不久将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闲庭信步的又一佳境。数百米长的苏焦路上,破碎机像小鸡觅食一样,“埋头”打钻。翻起的“废料”堆积两旁,运输车忙不迭“挑遗捡漏”,为施工清理现场。几名环卫工人顶着烈日,游走于明女等路段,细致“拾零”。修葺一新的路面,树立两侧的路灯,苍翠欲滴的绿植,悄然入地的管网,看起来是如此的赏心悦目。
建镇25年来,苏巷镇在方圆2平方公里内进行了首次大规模集镇整治。事实上,这场空前之战,在尚未有“考核任务”的2016年,苏巷镇就吹响了“集结号”。
去年7月,苏巷镇拉开阵势,着手谋划美丽乡村建设。随后的几个月里,总体规划得以修编,集镇建设规划编纂完成,具体实施计划表挂在墙上。这次“手术”的费用,苏巷拟定3000万元。
2017年初,计划开始实施,项目逐步落地。建设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完善集镇基础设施、提升街道绿化亮化。对几公里长的主次干道小学路、敬老路、苏焦路、东大街、工商街、美食街,投资1200万元进行“包装”。花费100万元,硬化了集镇居民门前路面和背街小巷。使用98万元,安装325盏新型节能太阳能路灯。通过运作,标的170万元对6个村和2个街道进行垃圾市场化管理,实现保洁全覆盖。此外,300万元的污水管网、40万元的4个公厕、250万元的文化广场、200万元的文体中心、200万元的农贸市场,正在建设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实施中,该镇在主动作为基础上,注重依靠群众,积极引导群众自主建设美丽家园,这就是“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一改过去“党委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让村民自己决策,使农民“愿意、乐意、满意”。苏巷街道党支部“选拔”属地“社会名流”,组成了40人参与的街道理事会。
可别小看他,其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在拆除2处违建、30个露天大棚时,街道理事会出面,发动、带头自行解决,而政府却“一毛不拔”。另外,每个项目安排了2名理事,参与矛盾调处、质量监督。不称职的,及时调换。目前,已有20人融入具体项目。镇政府表示,待时机成熟,将来让理事来“理事”,参与集镇管理和维护,给予务工补助。
路面、街灯、绿化、公园、广场、市场、保洁、公厕、管网……庞大繁杂的工程改造、提升,让群众受益匪浅。人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新闻推荐
为民办实事的社区“领头人”李纯余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