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明光新闻 > 正文

“公司带着干,脱贫有底气” 通讯员李龙 本报记者李慧

来源:滁州日报 2016-12-2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公司带着干,脱贫有底气” 通讯员李龙 本报记者李慧

栋、单结构黑白膜大棚栋和钢结构高温灭菌大棚1栋,预计年生产黑木耳菌棒万棒。同时,黑木耳的种植、采摘、晾晒、加工等环节还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余人,不少留守妇女有了新收入。

“有村里和公司带着干,我们种植有底气,脱贫也有底气了。”看好黑木耳的收益后,今年过完年,徐华军也跟进来干了。包括他在内,公司已带动8户贫困户种植黑木耳,政府同时对贫困户的每个菌棒还补贴1元,确保每户亩均增收元,实现精准脱贫。

近日,趁阳光晴好,柴郢村贫困户徐华军在村里的黑木耳产业基地收木耳。在这里干活,每天工资是元,而且整个种植季,都有活干,活也不累。更可喜的是,在这个基地里,还有他的个黑木耳菌棒,从现在采收黑木耳,一直到明年4、5月间,至少可以采6茬,他总共可以收入1万多元。

徐华军所在的柴郢村是明光市张八岭镇一个偏僻的山村,是明光市贫困村,村里有贫困户户、人,因病致贫的徐华军是其中一户。他患病4年来,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里的两个女儿,一个在上初中,一个在上小学,为了生计,妻子去了外地打工。他只能做些轻微的体力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被列为了精准脱贫户。

为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村里多方调研,发现黑木耳易种植不愁销,价格高,而且本村的山林、秸秆和水资源丰富,符合种植的条件,于是决定重点发展黑木耳种植。“当时,我们是三到安徽池州、

两赴浙江丽水,”村党总支副书记严忠东说,村里组织了党员干部和致富愿望强的村民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回来后,通过试验种植,成功地实施了“稻耳轮作”生产模式(木耳种植与水稻种植交错进行),拓宽了精准脱贫的路子。

此外,柴郢村还探索出了“内培外引”发展特色种植的路子。据村委会主任储备江介绍,“内培”,就是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入股示范,组建了“八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仙八里”品牌商标,打造黑木耳产业基地。目前,基地流转农田达亩,明年将流转到亩;“外引”,就是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食用菌协会签订技术外包服务协议,采取“公司+大户+农户”的方式,由大户带着大家一起干,包教技术,保障收益,并重点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公司得到了“一村一品”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已建成高标准双结构双膜食用菌大棚8

新闻推荐

“四个第一”铸就的“来安现象”

“四个第一”铸就的“来安现象”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公司带着干,脱贫有底气” 通讯员李龙 本报记者李慧)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