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明光新闻 > 正文

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明光样本”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10-2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安徽省第一个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服务(微信)平台从这里诞生,安徽省第一个测土配方施肥拇指信息服务室在这里建立,安徽省第一个“互联网+智能制造”在这里启动——

明光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开展较早,自2005年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全国第一条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短信从明光发出,安徽省第一个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服务(微信)平台从这里诞生,安徽省第一个测土配方施肥拇指信息服务室在这里建立,安徽省第一个“互联网+智能制造”在这里启动,滁州市第一个侧深施肥技术在这里应用。

成果丰硕

明光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土样近15000个,化验近135000项次,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基地10个,县乡村三级示范区片方166个,完成各类田间试验近350个,进行“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应用与研究”,2011年获省级科技成果,2012年获滁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项目的研发,在安农大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PS、GIS及RS等先进的“3S”科学技术,对土壤、作物、肥料等信息进行精确采集、统一管理、科学分析,根据“3414”试验结果和土壤肥力水平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决策系统,并通过网络、触摸屏和手机等现代通讯方式向农户传递,为各种作物提供最佳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

三电合一

夯实服务阵地

自2014年5月,在苏巷镇建立第一个“测土配方施肥拇指信息服务室”以来,土肥站积极寻求支持,2014年底利用市财政局“财政支农资金项目”40万元,自筹10.2万元,开展服务阵地建设。 2015年4月3日,第100个“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拇指服务室”在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安徽省传统村落三界镇梅郢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一室二码三终端”为硬件的“测土配方施肥拇指服务室”,以“一信二微三平台”为软件的“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服务平台”,加上具有明光市本地特色的农业电视专栏“绿色农业”,在全市形成了电话、电脑、电视“三电合一”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建立了气象、广播电视、农技、土肥、植保、乡镇“六方协作”的信息化服务机制,极好地缓解了测土配方施肥“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电合一、六方协作”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在明光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初显功效。

三大创新

提升服务能力

新阵地——“一室二码三终端”硬件终端进村促绿色增产。

明光市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安农大资环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手段更加多样化,2014年5月,在苏巷镇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一个服务阵地---乡村级 “测土配方施肥拇指信息服务室”;运用测土配方施肥微信二维码、网络查询二维码;通过手机、触摸屏和电脑终端等 “一室二码三终端”,有效缓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新农具——“一信二微三平台”软件平台入户促绿色增产。

以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气象手机短信,测土配方施肥微信、微博,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移动、触摸、网络平台等“一信二微三平台”为内容的“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服务平台”自2014年9月29日开始在全市陆续投入使用,系统收录了7157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示范户、乡镇村领导和农技人员,续写了明光市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新篇章,农业信息化服务所独具的即时、高效、精准,简单、方便、易行,简单培训、上手即用等特点,让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与农户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短信。和市气象局联合开通了“农业气象”短信服务,每天7:00准时向用户推送农业气象信息,关键农时加密推送。

微信。用户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加入“mgtf05508151854”关注平台,即可通过养分、配方、经销商和GPS定位四种模式查询,上手即用,无须培训微博。明光市土肥站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用户推送测土配方施肥信息。

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网络平台。和安农大资环学院共同开发完成,网址http://jzsf.ahau.edu.cn/ahau。系统收录2005年以来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139个村,15000个土样,地力等级,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等。分大众版和专业版二个版本供不同用户使用。

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移动平台。用户进入 “安徽省测土配方与精准施肥智能服务信息平台”扫描二维码下载 http://jzsf.ahau.edu.cn/ahau或输入 网 址 :http://jzsf.ahau.edu.cn:8090/map/srcFiles/apk/onlineFertilize.apk下载安装即可使用,定位精准,信息丰富,由农技员走乡串户,为农民服务,也可称作 “掌上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只要有手机,不论技术人员走到田间什么地方,通过GPS实时精准定位,即可显示农民所在地块土壤养分、地力等级情况,选择作物种类后,可获取当前地块的推荐施肥配方、施肥量和施肥技术,主要作物栽培、植保、农业生态环保和法律法规等农业技术信息。

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触摸平台。系统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法律法规、栽培、植保、种子和新技术等模块;有文字、有图像、有视频、有音频、有教程;可查询区域施肥、精准施肥、土壤养分、作物病虫图谱、各乡镇村手机微信查询二维码等;并可打印查询信息。目前,已在全市安装了100台套,全覆盖明光市“14935”市域城乡体系。

新融合——“二站一机一智农”智能制造到田促绿色增产。

2015年11月,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中化智能制造深度农企合作对接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的对接点在“二优一打通”:综合明光市在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测土配方资料和信息化服务方面的数据优势+中化化化肥在原料供应、产品研发、农化服务、运营管理方面的资源优势,以智能配肥服务站为依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打通配方肥测、配、产、供、施各个环节,进行多种资源整合,直接服务农业生产。 2016年4月在石坝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个智能固相配肥站、在古沛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个智能液相配肥站。明光市为农企合作企业提供配肥设备,提供标准化数字接口,企业提供原料,现配现用,推广“一袋子肥”和“一桶肥”施肥模式。 “一变一减”将抽象数字变具体实物,减少或不用包装物,降低成本,保护农业环境,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推动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在明光市的全面应用,优先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贯通“测配产供施”全链条的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工作。

2016年6月,明光市首次引进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购置东风井关侧深施肥机1台,在古沛镇和石坝镇,与“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相结合,共同开展相关试验示范,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推进配方肥直接应用到田,促进双节(节肥节水)和双推(推广新技术和新肥料),助力化肥零增长,进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主要技术手段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基肥和分蘖肥)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一次施肥,不用分蘖肥;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地上和地下水质的污染,实现水稻种植的节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以“农机农艺农信相融合,服务农业全产业链”为理念,进行“互联网+明光智农3.0”建设,与安徽农业大学、明光市气象局、明光市广播电视台、中华化肥安徽分公司、明光市供销通电子商务公司和明光市农机局合作,利用现有先进技术,开发实有技术,实现硬件建点组网,软件系统集成,组建线上线下队伍,达到“三端同步,三屏合一”的目地,即:云端、PC端与移动端“三端同步”;电视屏、电脑屏、移动屏“三屏合一”;音像、资料、软件等内容同步,电子设备间无缝转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发集成新的服务系统、服务平台和服务产品,不断扩展服务新内容和新形式。

“互联网+明光智农3.0”建成后将发挥重要作用,完善明光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公共平台和各个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应用农技、气象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农机O2O电商平台及其服务终端,实现高新技术傻瓜化,促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功能全面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精准化、农业装备智能化,通过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实现快速推广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达到“节肥、节药、节水,省工、省时、增效”的目地,可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信息化插上电波的翅膀。

2014年6月1日,“绿色农业”栏目正式播出,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插上了电波的翅膀,二维码查询系统搬上了电视屏幕。该栏目是市农委与市电视台联全创办的专业性农业栏目,节目全部为自编自导,农户参与,专家指导,具有明光市本土特色,自2014年6月1日开播,每周一下午3:15分播出,每周六14:15重播,时长20分钟,至今已播出135期。

拓展推进计划

数字农场,个性服务促减量增效。

收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信息,确定流转土地四至范围,定点取样,分析化验,研制配方,通过“智能制造”定制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资料和土壤信息图像化、数字化、网络化,上百度搜索、上高德地图、上电商平台,研发“数字农场”,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全方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目标。

电商导航,开展社会化服务促减量增效。

拓展微信平台电商功能,提升平台的农业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将“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服务平台”由单纯的技术性服务平台,打造成集技术服务、社会化服务与电商聚合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1、鼓励8家农企合作单位和180个标准店开通网店和微商,开通农业投入品电商服务功能;

2、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通网店和微商,为其提供农业产出品展示平台;

3、邀请社会化服务组织进驻平台,为农户开展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播种、收获等机械化服务;

4、联络农产品经纪人进驻平台,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销售代理、信息传递、服务等中介活动。

建设“互联网+”大厅,展示信息化服务新成果促减量增效。

建设互联网+明光智农3.0大厅,使其成为政府决策阵地、信息化服务阵地、培训提升基地和成果展示基地。包括:

1、四通:电、声、光、网。

2、三室:农业科技拇指信息服务室、农业专家门诊服务室、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导航服务室。

3、两厅:明光土壤肥料专业智能厅,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厅。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厅含明光植保智能服务区、明光栽培智能服务区、明光种子智能服务区、明光农业气象智能服务区、明光农机技术信息服务区、明光数字农场智能服务区、农业环保和农业法律法规服务服务区。

4、一中心:明光市农业物联网指挥调度中心。

几点启示

线上线下促融合。农机农艺是实,在线下;农信是虚,在线上,虚实结合,才能促进融合。

技物结合很重要。虚拟化的农信服务必须和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易上手的农机农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1+1>2的作用。

协同配合共发展。“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建立农业技术特派员制度、包村联户技术指导员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进村入户既宣传农业技术,又宣传农机技术,把农业信息化服务新技术应用传授到千家万户。

服务闭环促升级。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是系统工程,应在融合的基础上,各自勤练内功,使系统和子系统内的管理构成连续封闭和回路且使系统活动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进而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决策、控制、反馈、再决策、再控制、再反馈……从而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提高,促进农机农艺农信超越自我不断发展。

(明光市土肥站)

新闻推荐

工程是明光市2016年新明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工人在明光市新庄河建设工程明珠路桥桥面浇筑施工。该工程是明光市年新明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义务清理小区环境2016-08-24 00:00
1970-01-01 08:00
评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明光样本”)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