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明光新闻 > 正文

生产自救 以丰补歉 ——明光市潘村镇水路不通走旱路抗灾增收见闻

来源:滁州日报 2016-09-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生产自救 以丰补歉 明光市潘村镇水路不通走旱路抗灾增收见闻

本报记者张 杰

连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少雨,在田作物已经极度干旱,减产歉收已成定局。9月10日下午,记者在明光市潘村镇采访时看到,农民在全力提水抗旱的同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调优结构,想方设法弥补因灾造成的损失。

殷桥村殷桥组农民宋心灯看准国家对森林增长工程的优惠政策,以16万元的费用流转了550亩坡耕地,引进美国薄壳山核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第一年可获补贴44万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可获33万元,共计110万元,第4年就收获山核桃,3年收回成本,然后每年净收入超过100万元。他说,山核桃十分耐旱,这里地形是山岗丘陵,缺水易旱,很适合种植这种作物。

受到启发的附近农民纷纷行动起来,殷桥组农民王明喜等52户农民开发荒山种植山核桃,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成立了裕农山核桃合作社,总面积650亩。正在给幼苗除草的王明喜告诉记者,本组农民往年秋季都种植花生、玉米、黄豆等,山坡土层浅就荒废了,今年是大旱之年,大家把荒坡利用起来种植山核桃。“我投入4万多元,种了40亩山核桃,收益是过去的4到5倍,还不受干旱的影响。”他这样认为。

村支书吴从水说,今年旱情特别严重,村内有200多口当家塘几乎全部见底,全村1000亩玉米和1000亩黑豆几乎绝收,四分之一的水稻由于干旱不灌浆,近万亩花生减产近半,农民边引外水抗旱边开发荒山种植山核桃,以丰补歉;此举启发了村两委,最近成功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80户农民受益,每亩收入400元,多措并举,把因灾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芦塘村由于地势较高,抽水抗旱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村总支书记石士欢忙里忙外地张罗抽水救水稻,放眼望去,田间到处都是忙碌的农民。石士欢告诉记者,到目前有500亩水稻得到灌溉,只占水稻总面积的20%,还要继续提水抗旱;为了减少农民的损失增加收入,引进了甜叶菊项目,农民冯宝海投入200万元,承包500亩地,建成43座大棚,按照每亩15万棵幼苗计算,1.5万元购进9万元售出,当地农民流转土地和在基地打工得到了实惠,村两委帮助架电、修路、打深井,解决了灌溉和运输问题。

记者看到,有20多个农民正在甜叶菊地里忙碌。农民郭茂华弯腰正在移栽幼苗,他告诉记者,土地流转每亩得到700元,相当于一季的收入,每天在这里打工净收入80元,中午管饭。石士欢说,有150户农民流转出去土地,每天有100多个农民在基地打工,此消彼长,虽然旱情重受到损失,打工则增加了收入,以丰补歉。

中淮村是全镇闻名的贫困村,记者在此采访时巧遇镇党委书记徐礼锋,他正在张罗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他说,中淮村一无资金二无项目,为了帮助该村摆脱困境,争取到扶贫项目无偿提供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建设完毕,并网发电后每年可获利6万元,帮助该村贫困户脱贫;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生产自救,一手抓抗旱,一手抓调优结构和上项目,水路不通走旱路,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

明光: 小型水利作用大 抗旱保苗显威力

9月11日,明光市明西街道东潘村西潘村民组村民徐平、刘宝明正在开动手扶拖拉机从小型水库抽水抗旱保苗。

今年以来,该市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891万元,修建小型水闸27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4座,塘坝清淤1088处,河沟整治65处,小泵站更新改造1985千瓦,在今年抗旱中发挥重大作用。 袁松树 王耀新摄

新闻推荐

明光抓紧推进“畅通工程”

明光抓紧推进“畅通工程”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陆相臣同志逝世2016-09-30 00:00
评论:(生产自救 以丰补歉 ——明光市潘村镇水路不通走旱路抗灾增收见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