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一声姐姐你快走吧。哎哟!我的妹妹呀!快到大树底下把话拉……”这是著名泗州戏曲目《拾棉花》其中的一段。近年来,在泗县县委、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泗县地方戏曲泗州戏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政策给力 让泗州戏“唱”起来
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泗州戏的发展,坚持把保护与传承泗州戏放在重要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泗州戏发扬光大。2010年,泗县设立泗州戏保护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的原则进行筹集,泗县财政首先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作为泗州戏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创作和生产优秀泗州戏(剧)目,泗州戏艺术交流,泗州戏学院泗县籍特困生补助,奖励推广普及泗州戏突出的人员,奖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该辖区内泗州戏演出团体等。
唱响泗州戏,舞台设施不可缺。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泗县将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向地方戏曲院团倾斜,不断改善演出设施条件,建设了与体育馆复合使用的泗州戏大剧院、清水湾泗州戏剧场等设施,彻底改变了以往无专业场馆演出、搭土台子唱戏的落后面貌。同时,泗县还大力支持泗州戏专业团体发展,为其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2015年,泗县按照“百姓点菜、剧团唱戏、政府买单”的原则,投入资金75.68万元,通过政府公开采购方式组织泗县泗州戏剧团、拂晓泗州戏剧团、鹿鸣泗州戏剧团3家单位承担文化民生工程送戏下乡演出任务,开拓了泗州戏的演出市场。
打造精品 让泗州戏“靓”起来
一个院团、剧种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拿手戏、精品剧。泗县坚持把精品剧目的创作生产作为振兴地方戏曲的关键环节,坚持以演带兴,鼓励创作精品,打造演艺品牌,推动不同剧种、大戏小戏共同繁荣,使戏曲精品成为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近年来,泗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新创作和生产的优秀泗州戏(剧)目和加强对泗州戏人才的培训。2006年至今,该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泗州戏文化艺术节,并多次举办泗州戏唱段大赛、泗州戏小戏调演等比赛,成功推出了《鞠躬尽瘁》、《清水湾》等一批泗州戏大戏。
此外,泗县注重跨地域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收借鉴省内外剧种在艺术上的优点及传承发展的实践经验。2014年9月19、20日,在安徽演艺集团的帮扶与邀请下,泗县泗州戏剧团组织46人在合肥徽京剧院梨园剧场举办了两场泗州戏专场演出;10月17日,泗县拂晓剧团在省黄梅剧院成功上演了《清水湾》大戏。
培养人才 让泗州戏“传”下去
近年来,泗县不断健全戏曲人才选拔机制,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泗州戏人才梯队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推动泗州戏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泗州戏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
2012年,泗县人民政府与宿州学院本着校地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事业双赢的原则,合作共建了泗州戏学院。该学院创建以来,培养了数十位泗州戏高级专门人才,进一步充实了泗州戏的人才队伍,很好地促进了泗州戏的人才梯队建设。2015年,泗县泗州戏剧团与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招收15名泗州戏专业学员,将有力解决该县泗州戏人才青黄不接局面,促进泗州戏的发展。同时,组织认定县级泗州戏传承人和市级泗州戏传承人6人,为泗州戏传承提供了人才支撑。
该县还组织县戏迷俱乐部等有关协会组织,开设戏迷活动日、培训班等免费服务项目,凝聚社会资源和戏迷人气,带动爱好者唱响泗州戏。同时,开展泗州戏进校园活动,协调文化、教育等部门单位联合开展《泗州戏》、《泗州戏唱腔选段》等地方教材进校园活动,让少年儿童从小就了解家乡的泗州戏,播下希望的种子。
面向市场 让泗州戏“走”出去
近年来,泗县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国有泗州戏院团改革的同时,从政策、资金和剧目排演等方面大力扶持民间班社的发展。目前,在泗县文化部门登记备案的民间班社已有100余家,每个班社平均一年演出100多场。
面向市场,立足民间,民间班社成为泗州戏“走下去”“走出去”的生力军。泗县多家剧团及民间班社常年在县内和江苏、河南等地演出,深受欢迎。泗县拂晓泗州戏剧团、鹿鸣泗州戏剧团跻身全省“百佳剧团”行列。2015年,泗县泗州戏演艺公司、泗县拂晓泗州戏剧团还凭借过硬资质,获得了明光市等地的送戏下乡演出权,进一步扩大了泗州戏的影响力。 王靖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明光市地税局石坝分局局长周某涉嫌徇私舞弊少征税款罪、受贿罪一案。市地税局组织全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庭旁听庭审。上午点,随着审判长法槌声响,案件正式开庭,坐...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