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载人、面包车超员、酒驾、不戴头盔等现象,以前经常有,现在越来越少了,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了。”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汪郢村的赵国玉对记者说。
汪郢村苗木花卉种植经营户众多,境内县道、乡道、村道总长约20.8公里,全村各类车辆近千台。过去,因交通管理触角未能延伸至基层末梢,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今年初,汪郢村警保合作劝导站设立在村口县道边,由有一定威望的赵国玉和刘春贵担任劝导员。他们每天在路上劝导过往行人注意交通安全,遇到交通事故第一时间进行取证并配合保险公司和交警及时处理,同时,走家串户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建立警保合作劝导站是滁州市实施“路长制”,配合村级路长破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创新举措,目前该市已建立劝导站76个,配备专兼职劝导员140余名。
近年来,滁州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但部分县乡公路基础设施较薄弱,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该市从2018年底开始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实行“一路一长”“一路一专班”,建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主导、路长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的道路交通安全联合共管机制,成效明显。
滁州各级党委政府按属地分段原则,设立了总路长、分路长、路段长共942名,明确路长“定期排查治理交通安全隐患,现场处置救援突发事件及重大交通事故,有效应对和指挥协调恶劣天气及重要节假日交通大流量,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四大职能。通过路长公示牌、政府网站,公示路长信息、职责。今年春运期间,滁州市各级路长带领专班坚守一线,现场整改问题隐患23处,全市交通事故接警数同比下降16.7%,主要道路未出现长时间交通拥堵和车辆滞留,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滁州市成立了由市县两级政府办公室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在路长带领下协调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隐患排查整治和基础设施日常维护,以及路长交办的其他任务。今年4月,来安县“路长制”工作专班针对345国道张山镇长山段道路拓宽施工存在安全隐患,下发提示单至该镇镇长、路段长,由其督促交通部门加装水泥墩、减速带和警示牌;今年8月,明光市“路长制”工作专班针对104国道张八岭段学校上下学时道路拥堵、事故易发等情况,向该镇镇长、路段长下发提示单,由其督促相关部门增设“护学岗”,安装减速带。
滁州市深化警保合作机制,把交通安全劝导站建在村口,实现“一站多能、一人多责”,推动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秩序管理站、保险受理站、巡查养护站“四站合一”和安全劝导员、交通宣传员、基础信息采集员、道路隐患排查员、保险业务代理员“五员合一”,形成了农村道路有人巡、风险隐患有人查、交通违法有人劝、基础台账有人建、交通安全有人宣、恶劣天气有人守、突发事件有人处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今年以来,该市农村劝导员参与调解各类交通事故400余起,劝导各类交通违法5.26万起;农村地区交通违章少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3.18%、13.85%。到2020年底,该市将实现国省道沿线162个安全村警保合作劝导站全覆盖。
“滁州市道路里程长、路况差,车辆增长快,加上恶劣天气较多,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压力,而单纯依靠公安交警部门一家‘单打独斗’,难以满足当下道路安全管理需要。”滁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张文清告诉记者,“路长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路长定期巡路和现场指挥调度,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更快速、有力,次生事故大大降低,源头管控更加有效。其中,针对高速公路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该市共建成气象监测站73个、高低空视频监控464个以及总长10公里的雾天防撞系统,精准感应探测恶劣天气,并通过高音喇叭、LED显示屏预警提示,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路长制”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绩效考核“指挥棒”,让路长不能不抓;念好调度通报“紧箍咒”,让路长不敢懈怠;下发隐患整治“责任单”,让路长不得不改;高举纪律约束“问责剑”,让路长不容有失。今年前10个月,滁州市致人伤亡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数“四项指数”全面下降,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道路通行状况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滁州市群众对道路交通管理状况满意度为86.69%,居全省第二。
新闻推荐
■本报星级记者喻寒松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近期组织有关试验站对全省小麦苗情进行了会商,结合全省小麦苗情监测,针对性提...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