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琼
从“三无”贫困村,到连续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来安县龙山村通过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成功打造“贫困户+大户+企业+村集体”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这是滁州市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滁州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推动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为贫困村稳定增收、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全市共投入6224.7万元,新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41个,取得收益442.2万元。
规范流程,让收益晒在“阳光”下
2016年以来,滁州市先后印发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资产收益扶贫实施工作方案,市、县均成立由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做到持续有力推进,保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规范有效落实。
资产收益扶贫只有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核心,才能为脱贫攻坚找到根本出路,才能为贫困村、贫困群众“造血”。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结合滁州市工作实际,明确具体工作流程,细化操作要求,强化过程管控,确保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确保当年9月底前将分红收入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同时,为了确保资产收益扶贫在阳光下操作,滁州市按照组织宣传培训、开展清产核资、界定量化资产、明确量化对象、制定量化方案、颁发收益权证书、实行收益分红、完善档案资料“八步法”进行规范。
通过规范流程,加大项目推进,滁州市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不断增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布局呈多元化发展。据统计,全市纳入资产收益扶贫的产业规模已由2017年的345个发展到2019的14921个,产业布局有光伏、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烘干等多个类别。
选好项目,坚持做到“两个优先”
资产收益扶贫最关键的是项目的选择。
滁州市坚持做到两个“选择”对扶贫项目进行选择。一是优先选择产业基础好的项目。选择好、建设好、管理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优势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农机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2016年以来,全市财政资金投入扶贫项目形成经营性资产6.6亿元,建设村级光伏179个、户用光伏14195个、种植项目272个、养殖项目148个、加工项目44个、烘干设备等其他项目83个。二是优先选择信誉好、技术好、市场好、效益好的合作主体。通过公开择优方式将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发包、租赁给信誉好、有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防好风险,切实推动“五个助力”
为规范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程,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保障贫困村和贫困户利益,滁州市“五个助力”加强资产收益扶贫风险防控。
一是推动保险助力,试点开展大棚蔬菜、牛羊和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引导经营主体积极投保。二是推动金融助力,三年来,通过贷款等形式,全市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共获得4400多万元金融资金支持。三是推动科技助力,实施科技特派员点对点帮扶制度,2019年全市96名科技特派员共开展培训3692人次,并定期上门为扶贫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四是推动社会助力,对需要配套资金的项目,通过合作共建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五是资产抵押助力,入股企业以优质资产评估作价进行抵押,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及收益分红稳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在县公安局15楼会议室,县委书记孙永进主持召开四季度经济运行暨项目建设调度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今年...
来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来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