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来安新闻 > 正文

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来源:来安报 2018-12-06 22:36   https://www.yybnet.net/

苗竹欣

柴草垛、破猪圈不见了,修整过的房屋、粉刷过的墙壁让村里面貌一新;垃圾随处见,污水顺路流的情形没有了,崭新的垃圾箱,干净的水冲式厕所让空气中再也没有了熏人的味道;村民文化休闲广场上大妈在跳舞,孩子在玩耍,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到了村口,我还以为进错了村,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村庄的变化,让一年没回村的杨郢乡宝山村村民王永才差点认不出自己的家。

宝山的变化,只是来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12年,来安县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六年来,来安县按照“主抓示范点、延伸示范线、打造示范圈"的工作思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三大革命"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培育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致富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面貌大为改善,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六年来,来安县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整合项目资金2.3亿元,建设31个中心村和11个美丽集镇。一个“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留住乡愁"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已经初步建成。

环境美,配套全,生活更舒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安县坚持把彰显特色挺在前面,避免千村一面、千房一面。按照“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思路,做到建筑风貌独具风格,产业结构彰显特色、文化底蕴富有内涵、生态环境充满魅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景"全域大景区美丽格局。

来安县深入开展“六清理一整治一提升"行动,成功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组合收运"模式,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镇集体转运-县市无害化处理"的程序,将垃圾收运全面推向市场;投入资金5400万元,配齐配足分类收集员、设备等,建成有机垃圾资源站4座、堆肥点71座,可回收垃圾回收站(点)14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域推开,初步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的来安模式;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站)11个、村级47个,铺设污水管网110公里;安排专项资金940.5万元,选点实施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4349户,全面掀起农村环境整治新高潮,实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序、美观"。

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水、路、电、气、房等基础设施,332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部竣工。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各类管网铺设386公里,基本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安全饮水管网覆盖。规划建设了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彻底解决农村居民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停车难等老大难问题。

产业强,腰包鼓,生活更富裕

在施官镇贾龙民族村里,谈发文正行走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仔细查看着苗木生长情况和火灾隐患。“每天定时来看看,一个月就能挣一千多块钱。"谈发文说。

谈发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白血病,不能干重活,家里的生计成了问题。了解到他的情况,镇里联系绿泉公司,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使他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012年,贾龙民族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引进了安徽绿泉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形成了覆盖全村的5000亩的苗木基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许多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了村民增收。

来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立足“内外兼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产业富民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在抓好乡村环境治理的同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资源,大力培育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致富产业,突出抓好大英有机稻米、嘉吉肉鸡养殖、舜山林桥苗木花卉、半塔罗庄葡萄、张山桃花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五朵金花"。形成“一村一品"、“农旅一体化"格局。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产业发展已有可喜变化, 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5家,家庭农场1058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五朵金花"持续美丽绽放,仰山村依托桃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5多万人次,创旅游收入5000多万元;林桥村全村都是树,家家都有苗,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户均苗木收入5万元以上,全村有50%以上农户购买了小汽车;国家级重点镇-汊河镇,围绕建设面向长三角的高端产业承接高地,区域物流枢纽,宜居宜业新城的目标,全力打造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目前已入住企业375家,年税收6.3亿元,车辆配件和建材物流两个百亿元产业已形成规模,全镇80%的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还吸引2万多外地民工到这里打工,集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

留青山,护绿水,乡村旅游解乡愁

置身于池杉湖湿地公园,碧水逶迤,一株株苍翠的池杉矗立水中,伟岸挺拔,耳边百鸟争鸣,鸟儿或站立枝头,或群起盘旋。游客们或漫步于水边的观景步道,或乘一叶扁舟徜徉于碧水绿树之间,或迷彩覆身,架起长枪短炮拍摄着嬉戏的鸟儿,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近年来,来安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倾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拓展村旅融合新业态。

来安县依托“三山五岗两圩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北部丘陵地带大安寺、皖东银杏王、界牌古村落、半塔龙窝寺、烈士陵园等节点,串联白鹭岛和花木基地,打造北部生态旅游环线;开发东南部圩区大英耘泰慧谷、施官贾龙民族村、汊河小李庄等节点,连接兴茂、池杉湖,打造沿苏生态水乡环线,全面提升县域旅游品质。

如今的来安县拥有以皖东烈士陵园为中心,融纪念缅怀、红色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教育之旅;以半塔镇、杨郢乡、舜山镇为中心,集观光、科普展示为一体的“银色"风能观光之旅;以池杉湖湿地公园、东寺港水库、林桥苗木花卉、仰山万亩桃园、汊河小李庄、白鹭岛为中心,集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绿色"康体之旅;以尊胜禅院、千年银杏树、孔雀寺、大安寺为主,集历史传说与文化底蕴为一体的“古色"文化之旅等。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4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5亿元,乡村旅游已然成为来安县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新闻推荐

汊河镇全面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汊河镇全面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