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杰通讯员戴义敏苗竹欣
来安县张山乡苟滩村山头组距省道4公里,这里是典型的山区,山峦起伏,生产条件较差,除了少量的旱田就是三座光秃秃的石质山:兔山、龟山、象山;由于土层太浅,仅有不足5公分,无法种植农作物而成为荒山,不长草甚至无法放牧。全组42户农民依靠种植旱粮维持基本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由于一个人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转:光秃秃的石质山逐渐由青变绿,农民的口袋里有了余钱;此人名叫焦东升。
焦东升今年42岁,山头组人,地道的农民。在他16岁那年,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太差,不甘心一辈子过苦日子便外出谋生,怀揣母亲卖鸡蛋挣来的7元钱奔赴上海打工,成为全组第一个走出去的人。由于买不起车票,只好一路捡拾垃圾卖废品,分段乘车抵达上海。在上海靠收废品度日,晚上睡在工地旁的涵洞里。3年下来积攒了一点钱购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徐汇区建了一间小屋,每天有100元利润。某日,他无意中收到一块玉,出售给专门的玉器店获利1800元。受此启发,他决定做玉器生意;由于不懂行情,一次性亏损8000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终于取得了成功,2005年在南京路开设了玉器店,第二年在城隍庙开设分店,注册永祺珠宝,随后建玉器加工厂,设计、加工、销售一条龙,资产上千万。
焦东升每年清明节都要回乡扫墓,每一次回乡都感到心情沉重:家乡面貌依旧,依然处于贫困状态。他暗暗发誓,待经济好转了一定要改变家乡面貌。2012年,焦东升投入11万元承包了山头组370亩荒山,投入机械将修路时堆在两边的泥土和当家塘清淤挖出的淤泥全部运上山,使石质山的土层增加到10公分,全部种上草,目的就是方便群众放牧发展副业,自己不挣一分钱。然而,农民由于缺资金,绿草依旧却不见牛羊,农民依然贫困。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焦东升决定种风景树,雇农民种树和管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还是不行,树可以交易了只是自己挣钱,农民挣钱并不多,正在苦恼之际,乡党委书记王克林提出建议:可以请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来规划,发展水果生产。经过专家进行测土,发现当地土壤富含30多种微量元素,十分适合种植石榴。2014年,焦东升从河南省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将三座山头1700亩全部租赁过来,共投下1300万元,增加石质山的土层,雇来6辆农用车,每辆车1天210车泥土,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三座石质山土层增加到40至60公分;用青石围成13公里长的护坡,防水土流失;复垦和坡改梯田,打出11口抗旱井和2个蓄水池,铺设2.08公里柏油路、2.75公里水泥路。
经过一个冬天,2015年,焦东升挖洞栽下石榴树苗;由于没有经验,没有做好防冻、保湿准备,树苗全部冻死,损失45万元。祸不单行,在砌防护坡时,他被误认为是偷采青石而被扣留了全部机械。心灰意冷之下,焦东升决定放弃开发荒山回上海。关键时刻,来安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张山乡党委书记王克林再次伸出援手,予以鼓励。焦东升重树了信心,2016年栽下9万棵石榴树苗取得了成功,今年初次挂果,由于限产仅收获450公斤石榴,每个超过0.5公斤。看着石榴透红的果肉,吃到嘴里真甜。焦东升说,到后年盛果时亩产可达1000公斤,每公斤24元,1亩地纯收入1.2万元,年收入800万元。
焦东升请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设计了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了景观图。如今,石榴绿色产业开始了延伸,他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停车场和垂钓中心,餐饮大楼正在建设;根据规划,到明年底石榴园将打造成集石榴文化、餐饮、休闲养生、民俗、垂钓、高端养老、旅游、采摘为一体的景区,形成绿色产业链,实现绿化荒山、农民富裕。
致富后的焦东升时刻不忘家乡的农民脱贫,从家乡带出来4人到上海经营玉器,每人月收入3万元,如今,4人都成为玉器大师;与山头组5户农民签订了石榴种植合同。他计划再用2年时间帮助全组42户农民栽种石榴,实现全部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今年以来,雷官镇多措并举,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该镇...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