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镇是来安县南部的古集镇之一。镇名为何取“水口”二字?据清代的《来安县志》注释,因有高官、龙尾、二里坝、三里坝等溪流在这里汇合,所以称水口。辞书中“口”字的义项不止一个,“水口”的“口”字,只能当作“出入通道的地方”来理解。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据明《统一志》记载:“来安县本秦九江郡建阳县地,考县南三十里水口镇东有古城,址高数尺,俗呼‘东城埂\’,相传即古建阳遗址。”秦的九江郡洽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并非今江西九江市。建阳县是来安历史上最早的地方政权组织,所以建阳、永阳同为来安的古称。
水口镇位于江苏六合与安徽滁州两地之间,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驿道横于水口镇的南侧,因此,古代的水口镇一直又为水口驿。驿,指古代供应递送公文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清康熙年间,水口驿的编制为“马二十一匹,夫十一名”。后驿递改为铺递,水口驿便改为水口铺。铺与驿的职能相同,不过其编制减少了。因为历来是驿、是铺,所以又设有汛。汛,指清代的一种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称汛。千总、把总、外委,都是清军的官名。千总大于把总,外委是额外的低级军官。绿营兵是清军中的汉族部队,因军旗为绿色。经营兵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水口汛原由浦口千总派兵驻守,林立后改从守城兵中抽调兵丁驻守。清代滁州州尉陶誉相,由水口驿乘马到来安县城,在途中曾吟《水口夜归来安城》一首:
雨后夜归城,残云涌断星。破桥惊退蹇,暗水聚流萤。心急路偏远,树深镫愈青。输他田父乐,儿女话凉亭。
古代的水口镇不仅有驿道,还有水道。来安河(今称老来河)绕其西侧,来安的粮食商贩雇用木船装载,从水口镇来河码头运至南京、无锡等地销售;粮食销出后,又从南京、无锡等地购进布匹、绸缎等工业品,仍经此水道运回来安经营。清雍正年间的《来安县志》中有《水口风帆》一首,可说明昔日水口镇之繁荣。
百川南汇接清流,桥畔垂杨古渡头。暮垂空帷小艇揽,朝烟映日解青丹。片帆远落桃花市,双桨横飞蓼叶洲。每听商船催掉发,几声欸乃几声愁。
水口镇还有千年古刹一座,名弥陀寺,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水口镇的观风桥建于明代,为来安的古桥之一,《水口风帆》中的“桥畔”,即指观风桥畔。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15日下午,大英镇政府联合镇工商所召开了全镇食品安全专题工作会议,镇商户代表参加会议。会上,镇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宣读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则,并做出解释,要求大家对食品安全工作要高...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