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滁州 今日天长 今日明光 今日全椒 今日来安 今日凤阳 今日定远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今日凤阳 > 正文

文物背后的故事 18枚“红手印”摁响“惊雷”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1-12-13 15:41   https://www.yybnet.net/

这份“红手印”永久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编号GB54563,国家一级文物。资料图片一张纸,因为有了18个鲜红的手印,变得沉重而悲壮。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如今,这份“生死契约”永久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编号GB54563,国家一级文物。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家摇摇欲坠的茅草房里,一盏油灯照亮18个庄稼汉略显亢奋的脸膛。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开门见山地说:“大家都说说,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填饱肚子?”

社员们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绝密会议”开了三个小时后,严宏昌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写下上述内容,18位农民以中国最传统的方式按下了鲜红手印。

“我们当时就是想活命,作为农民,只能向土地讨生活。”严宏昌说。由于煤油灯光十分昏暗,加之当时气氛紧张,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死契约”写得歪歪扭扭,句子既不连贯,也没有标点符号,而且还有很多错别字。18位农民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立下的这份“生死契约”,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

会议一结束,小岗村民连夜分牲畜、农具,丈量土地。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不仅直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还又一次解放了生产力,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写下了辉煌的第一乐章。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就此结束。

摁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定格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小岗村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全国。“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小岗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常河)

新闻推荐

小井盖大民生公开听证护安全

为推动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加强窨井盖综合治理,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月26日,凤阳县检察院组织召开窨井盖公益诉讼听证会...

凤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文物背后的故事 18枚“红手印”摁响“惊雷”)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