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带头搞分田到户,是这辈子最自豪的事”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2-18 06:09   https://www.yybnet.net/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挂满肖像的通道,左右两边共18人,右边第一个,就是严宏昌。

40年前,时任小岗村生产队副队长的严宏昌牵头,与小岗村另外17个“当家的”一起,把队里的土地分到了户,首创“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今年,虚岁已70的严宏昌到了“享清福”的年龄,谈起对于40年前的“孤注一掷”,他说:“在那个环境下,每个村都可能成为小岗村。”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这是“大包干”之前,小岗人讨饭所唱的凤阳花鼓词,真实反映了那时的状况。

1978年冬天,一场秘密的会议在村头严立华家召开。“当时全村有20户,每家的当家人出来做主,加上我,一共有18个人按了手印。”严宏昌仍清楚记得另外两户没有到场的原因是,“两家都是光棍,出门要饭去了。”

“大包干承诺书”这样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红手印按完,18个人默默回家。当天晚上,严宏昌几乎一宿没睡。

从“包干到组”到“包干到户”,一字之差,酝酿着中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剧变。

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在1979年的秋天,迎来了最幸福的时刻。严宏昌的儿子严余山回忆说:“我记忆里,有两样东西小时候没吃过,玉米和山芋。1979年之前,这些是都吃不上的,1979年之后是不用吃了。”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的18倍。第二年收成还在增长,这让严宏昌停不下来,“谁都不想再回到饿肚子的日子了。”

但在当年,“包干到户”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和争议。但在1980年5月,邓小平公开肯定了“大包干”。1982年,中央第一个农村工作“一号文件”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全国各地的人们蜂拥到凤阳学习“大包干”。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谈到40年前的“孤注一掷”,严宏昌平静地说:“在那个环境下,每个村都可能成为小岗村。这是个巧合,我只是刚好站在了这个节点上。”他摁灭手里的烟蒂,又点上一支。“但这也是我这辈子,最重要和最自豪的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杨雪安徽凤阳县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12月13日,埇桥区西二铺乡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员工在管理火龙果。西二铺乡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引...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带头搞分田到户,是这辈子最自豪的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