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宝本报通讯员 张树虎 张斌
在滁州市凤阳县板桥镇板桥中学的门口,有一个3间门面的服装加工厂。每天路过这里,远远就能听见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哒”的声音。加工厂的老板叫王开洪。两年前,他还是当地家庭生活十分拮据的贫困户。
“离婚早,一人带两孩子,忠厚、老实、能吃苦、肯吃亏。”提起王开洪,乡邻们这样评价他。
1969年出生的王开洪,是凤阳县板桥镇岗子社区人,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双下肢残疾,需拄拐行走。 2013年春天,务工返乡的王开洪信心满满地与两位同乡开了一家服装厂。然而,因经营不善,2014年6月,服装厂被迫停业,留给王开洪的是流失殆尽的订单和数万元的欠款。
2016年初,镇村帮扶干部上门开展帮扶,给王开洪家开出了扶贫 “处方”——重新开办服装加工厂。
“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由地方财政给予扶贫资金贴息……”王开洪获悉小额扶贫信用贷款政策后激动地说,“真是雪中送炭啊! 3年内我一定脱贫。 ”
有了启动资金,镇村干部又忙了整整一个月,帮助王开洪租建起了一座3间门面的服装加工厂。 2016年7月3日,当缝纫机响起的那一刻,王开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知恩图报,回馈社会。王开洪的厂子吸纳了周边村子的一些闲置劳动力,实行按件计资、多劳多得,工资普遍高于周边其他工厂。在他这里上班的员工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熟练的能拿到3000元,王开洪还专门请人为员工们做免费午饭,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我本来是专职带孩子上学的,家里就靠孩子爸一个人挣钱,现在能找个稳定的工作,不仅可以照顾孩子,还能给家里赚一笔不错的补贴。 ”员工林娜乐呵呵地说。
“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帮我圆了办厂梦。”王开洪说,现在厂里有二三十名工人,场地明显不够用了,下一步想换个大一点的场地,可吸纳更多的闲置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残疾人,还要给他们开培训班,教他们做衣服……“拐棍使我能够行走,我也要做贫困户、残疾人的拐棍,帮助他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断前行。 ”王开洪说。
新闻推荐
西泉镇防溺水巡查为青少年“保驾护航”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