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友田 张乐乐 本报记者 周连山
“自从引进了非洲菊,我们村扶贫种植基地一下子就活了,现在菊花盛开,产销两旺,产业、扶贫一举两得。 ”7月13日,凤阳县黄湾乡梨园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邢宗礼高兴地说。
梨园村扶贫基地占地80多亩,建有塑料大棚100多个,2017年由种植大户承包种植蔬菜,虽然获得丰收,但由于销路不畅,效益不理想。 2018年,返乡创业青年陈艳艳承包了这个基地的塑料大棚,种植非洲菊。
非洲菊是一种颜色鲜艳、形态美丽、较受欢迎的观赏花卉,原产南非等地。非洲菊在我国城乡花店被广泛采用,有一定的需求量。陈艳艳看到这一商机,学会了非洲菊的种植方法,并打开了销路。
7月13日傍晚,在梨园村扶贫种养基地,暑气还没有消散,当地农民在种植大棚里已经忙着采摘花朵,他们当中三分之一以上是贫困户,朱玉荣就是其中一个。
朱玉荣丈夫卧床十多年,家庭生活困难,自从村里扶贫基地建成后,她一直就在基地忙着。她说:“摘花这活,每天只在早晨和傍晚忙几个小时,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够家里生活了。 ”
陈艳艳说:“黄湾乡是沙土地,比较适合非洲菊生长,我这些花供不应求,按目前的种植规模,每亩地产值能达1万多元。”非洲菊栽培后,可以连续多年常年采摘,收入比较稳定。
邢宗礼算了一笔账,扶贫基地承包费用一年8万元,全村扶贫户入股分红,扶贫户每户每年分红可达720元至2700元,扶贫基地优先从扶贫户中用工,长年工每人每年收入在2万多元,短期工每天60至100元,产业扶贫挑起了增收“大梁”。
新闻推荐
朱诚在南谯区凤阳县调研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时强调 做实做好做细各项工作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朱诚在南谯区凤阳县调研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时强调做实做好做细各项工作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