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建立“市县一体化”平台建设模式,搭建了功能完善的制度框架体系,全面推进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前不久,国家信息中心全国信用状况检测平台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2017年8月)显示,滁州城市信用跃居全省第一。
打破常规迅速启动平台和制度建设
2015年以前,滁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一片空白,工作机制不明确,制度文件空缺,信用数据还留存在各行业主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明确以市发改委为牵头单位,市信息办为平台建设和管理单位,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号令既出,只待落实。为确保在年内完成平台系统建设的各项任务,滁州市打破省里市县信用平台分开建设的常规思路,由市里统建“市县一体化”平台系统,减少了中间数据归集运转环节,减轻了县(市、区)信用工作的负担。2016年10月上旬,滁州市完成信用平台系统归集和共享功能建设,10月中旬与省信用平台系统实现对接,11月下旬上线运行“信用滁州”网站。截至目前,市信用平台系统已经归集了全市200多家单位近5亿条信用数据,归集单位数和归集数据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滁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进展十分迅速,自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滁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后,陆续出台了《滁州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七天双公示”工作方案(暂行)》《滁州市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滁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20多个制度文件,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建成。
建立诚信“红黑榜”严厉惩戒失信行为
为营造人人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在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链接渠道打通后,滁州市于2016年11月底出台了《滁州市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明确在14个行业领域建立行业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按季度将“红黑榜”信息公布在“信用滁州”网站和滁州文明网,各行业主管部门实时更新在部门网站。目前,全市14个行业领域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已经制定,在“信用滁州”网站公示红榜和黑榜信息上万条,有效正面宣传了诚实守信,鞭策失信行为,在全市发挥了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在严厉惩戒失信行为的同时,滁州市落实“守信激励”原则,在全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中开展“道德信贷工程”,对“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在分档授信基础上增信50%。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1102名县级以上好人中,符合条件的799户全部授信,授信总额7亿元,249户用信5.9亿元。
2017年上半年,国家部署失信政府机构治理工作后。滁州市迅速摸清了22个失信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迅速制定出台了治理方案,全面梳理市域范围内本级政府、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居委会、村委会等四类主体中的失信政府机构,并对全市22家失信政府实施日调度、周报告制度,每日梳理有关县(市、区)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每周向省报告一次全市工作进展。截至6月26日,定远县市场服务中心从失信机构黑名单中删除,代表滁州市失信政府机构治理工作圆满完成。
扩大宣传营造浓厚守信氛围
诚信,既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品质,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滁州市积极宣传诚信文化,开展“树诚信新风尚,做守信滁州人”“信用滁州”宣传月专题活动,推出一批诚信企业、群体和先进人物典型,全社会诚信守信意识日益浓厚。
一年多来,市直主流媒体综合运用消息、通讯、评论等形式,及时刊发诚信故事和活动动态,报道诚信守信的先进典型,曝光市场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诚信缺失、造假欺诈的行为,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市教育系统将诚信教育纳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专题“诚信季”道德讲堂活动,加大信用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市金融系统、宣传系统围绕主题、创新载体、丰富内容,重点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携手大中小学校,共同开展“征信知识点”和《诚信倡议》等宣传活动,倡导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各界履约践诺、诚实守信、信用至上的新风尚,引导广大市民争做诚实守信市民。
此外,滁州市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在滁州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进信用试点。另一方面,选择工作推进积极的县(市)和行业领域,开展信用试点。通过试点,在个别地区和少数领域有效推进了区域和行业领域的信用建设,为全市全面展开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双11”倒计时,记者探访本土电商服务企业“备战”盛况
定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