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天等新闻 > 正文

大爱,让小山村人不等天

来源:左江日报 2017-03-29 10:25   https://www.yybnet.net/
这是天等县大石山区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除了陡峭石山、险峻山路,还有世代传承的“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然而最能感动人的,是天等县宁干乡黎明村明屯里的大爱。这大爱,宛若大石山区的一盏明灯,指引明屯人向善、齐心、奋斗……

众手拾柴建立一个屯级爱心基金会

“全套音响设备费用15000元、晚会团体一等奖金68元、买电池花费2元……”在明屯村口,灰色公示墙上一张红色的“2017年春节活动支出”账表十分醒目,上达万元、下至2元,每笔账目记录得清清楚楚。黎明村村支书王大文告诉我们,这是明屯爱心基金会基金支出明细表。

“每到春节,外出务工人员相继回屯,大家聚在一起热闹过年,屯里会举办晚会,但一直没有专门人员组织策划;屯里公共费用支出也没人收集管理。”明屯村民梁启宏道出了成立爱心基金会的初衷,“基金使用根据屯里实际需求,主要用于过年办晚会、慰问80岁以上老人、奖励学生、建设集体设施等——慰问老人是秉承尊老孝老传统,为年轻一辈带好头,奖励学生是为了激励学子用功读书,希望他们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怎样才能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让屯里的有志之士尤其是发家致富后有心为屯里做事的乡亲参与到基金会中来?这是梁启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梁启宏找到本屯的群众梁道利商议,梁道利是明干小学的体育老师,他看到屯里小学连个运动场地也没有,遂提出了建一个篮球场的想法,这样既能方便学生运动,也为屯里群众提供公共运动场所。最初,两个人率先行动,带头自掏腰包捐款,决心在明屯小学边上修建篮球场。在他们的带动下,屯里好几个乡亲也积极支持,最终筹得捐款9000多元,依靠这笔“巨款”,明屯不仅真的建起了球场,而且还为篮球场安装8个大灯,这在一个穷山村里可谓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了。有了这一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练,明屯里焕发出了较之以往更大的活力。在梁启宏提出成立明屯爱心基金会时,便马上得到了屯里乡亲们的大力支持,2015年基金会成立之初就有36人愿意参与成为会员,这些会员自觉缴纳每年至少200的固定会费,此外那些非会员也积极自由捐款。

“目前,基金会会员已经由成立之初的36名发展到62名,今年更是收到76个非会员自愿捐款,总金额近两万元。所有捐款统一存在专用账户中,一人管账号、一人管密码、一人管出纳,所有使用明细全都进行公布,确保基金使用的透明度,消除乡亲们的顾虑。”现已担任基金会会长的梁启宏说。“今年春节收到的基金,除去屯里举办晚会支出以及为屯里26位8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品、资助奖励学生费用外,剩下的钱还为屯里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及缴纳电费,方便乡亲们晚上出行和开展娱乐活动。”老农三十余载深情“护路”传薪火

2017年春节期间,黎明村明屯自筹举办“村晚”。在为屯里的先进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和颁奖这一环节时,晚会主持人饱含深情地朗诵颁奖词:“塌方的路基,您抡锤重砌;绊脚的荆棘,您挥镰割除。怀着一颗积德的心,几十年来您一直默默地做着只有老天在看的利民利屯事……”这一段,说的是明屯的无私奉献奖获得者梁志杰。

梁志杰是位80多岁的老人,他小时候是个孤儿,年近50岁时才娶妻生子,妻子是盲人,在女儿12岁时已病故。从此之后,全家里外大小事,全靠梁志杰自己一人担着。头戴毛线帽,身穿蓝色布衣,身材瘦小,讲着一口外人难以听懂的天等方言,和蔼语气传递热情和暖意——这是我们初见梁老的印象。

虽然生活清贫甚至于窘迫,但梁志杰在村人眼中却是崇高的,正如“村晚”主持人的颁奖词所说的,见到路边荆棘长到了路上,梁志杰会主动带了柴刀去清理掉,他生怕荆棘横生会刮到过往村民的衣服;见到石块、砖块落在路上,梁志杰会认真地去清理掉,以防走在路上的人们不小心踩了石头摔跤;遇到路上有猪牛羊等牲畜的粪便,梁志杰会不嫌脏臭将粪便清理干净……

“清理荆棘、树枝等杂物,免得屯里人挑柴被路边藤蔓缠住;路上有石头就拿开,生怕小孩不小心踩到摔跤;看见道路有坑洼就填平,方便大家行走,这也花不了多大工夫。”梁志杰的女儿梁连妹一句一句将父亲的方言翻译给我们听。

虽然是这些简简单单的事情,但是梁志杰却一不经意做了超过三十年,感动并影响着明屯里的几代人。明屯的壮医“明星”王贵成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我还是一个学生,我就看见梁老填平路边凹下的坑,砍掉长到路上的路边荆棘。”黎明村村支书王大文说:“对于屯里修路、护路,梁老总是全力支持,梁老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力量为屯里做好事,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深受梁志杰的影响,大爱的思想根须深深植入明屯人民心中。有一次,梁志杰在修建自己的房子时,左手不小心被石头砸伤了,屯里的群众都一起来帮助照顾这位长辈。“当时梁老左手伤得很严重,血肉模糊,经过初级包扎后,马上被乡亲们抬上担架送往医院诊疗,费用是全屯筹集的。梁老平时修桥铺路的善举,屯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尽管当时大家都还不富裕,仍自愿捐款作为医药费。这个好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屯里有人遇到了困难,不论是谁,全屯人都一起想办法帮助渡过难关!”抱团修筑终圆几代人“通路梦”

如今去明屯有三条进屯路:一条是原始山路,需翻山,行程需两个半小时;一条是砂石路,可通车,行程大概需要40分钟;还有一条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可直接开车达到屯里,行程大约为15分钟。

1984年以前,被四周石山环抱的明屯只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屯里人想出屯只能走山路。“没有路,孩子上学要走1个小时的山路,只能在清晨带好饭早早出发上学,晚上很晚才回到家”,“没有路,屯里把家禽家畜养大也没有人买,除非自己抬出屯去才能找到买家”……

看到屯里出行非常困难,时任明屯党支书的梁志权下定决心,带领村民在石山上修路。面临缺资金、少材料、没人力、无工程机械的困境,决定采取分任务到户的办法。经测算,按照每户每人修1.4米的长度下任务,若是分到哪户修建地方遇到大石头等大障碍,就全屯一起帮忙解决。

“集体商议决定,先修建路宽度为1米,再逐渐扩宽。”黎明村老支书梁志权回忆说,“当时全屯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修路。修路工具大都是自家带去,石山多石,也没有专门的工程机械,大石全靠人力一点一点敲击打碎,用坏了很多务农工具,我用坏了一个铁锤、2条钢钎、3把铁铲。”

凝聚全屯人的共同努力,这条约3.5公里3米宽的砂石机车路终于在1996年彻底完工,修了12年的砂石路打通了明屯与外界的联系,一直使用到2016年。梁志福128元、王贵华50元、梁莲霞20元……时至今日,在养育了全屯人的大水井旁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记载着20年前修路捐款名单,最多100多元,最少20元。名单前面还刻有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话:明屯人民学愚公,共同奋斗投苦劳。男女老少齐动手,改修旧途通车轨。外出贤才念乡老,木高思源报春朝……

大山隔绝明屯通往外界的路,却激励明屯人跃跃欲试改变生存现状,这样的勇气和毅力来自屯里一贯的齐心团结。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2016年,外界通往明屯一条水泥硬化路修通——这可以说是明屯的“第三条路”。这条路,总长3.6公里,虽然很短,但这却是明屯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圆满地为明屯“无公路史”画上句号。明屯人有意将这条路的“档次”提高,于是大家自发筹款9900多元,买来水泥、石灰等材料,每户一人共出动300多人次修建会车道。修会车道时,要从距施工点四公里外的远处拉水,村民们就把自家的三轮车、摩托车都自觉用上了。经过3天的努力,明屯克服诸多困难在新路上成功修建了20处会车道。如今外人驾车去明屯不再担心无法会车以致“进退两难”,明屯人的路也从此更加平坦、宽敞。

新闻推荐

天等卫生计生局: “三个在先”推进从严治党

天等讯去年以来,天等县卫生计生局以“三个在先”为抓手,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和从严治党理念落地生根。教育警示在先。该局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

天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酒店招租公告2017-03-28 10:10
猜你喜欢:
评论:(大爱,让小山村人不等天)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