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 迪 通讯员 李志高
3月4日上午,农玉留坐在缝纫机前,熟练地摆弄着一块麻布,10分钟不到,一双精美的手套呈现眼前,获得收入1元钱。农玉留是天等县都康乡龙布村上柳屯的一名贫困户。
“每天能做80-100双,月收入近3000元。”农玉留说。
几年前,农玉留的丈夫患尿毒症病逝,留下她和一个孩子以及巨额债务。“上有70多岁的家婆,下有5岁的孩子,我只能留在家里照顾老小,靠种点水稻玉米为生,生活实在艰难。幸好村头有了这家手套厂。”
现在,农玉留白天到手套厂打工,中午抽空回家喂养肉猪,不但偿还了贷款,还攒下了一笔资金,在后山种下10多亩柑橘,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农玉留生活的变化,得益于天等县正在开展的“扶贫车间”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难、用工贵等困难;另一方面,一些贫困户因为缺乏壮劳力或者某些客观因素无法外出务工挣钱。为此,我们主动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设置‘扶贫车间\’,既能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又能缓解企业的困难,探索出一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新路子。”都康乡党委书记黄荣荣介绍,在鑫达手套厂务工的90多人中,大多数是贫困户,“手套厂给他们带来了脱贫的希望。”
天等县目前有近10万贫困人口,“扶贫车间”是该县新近推行的***方式,主要针对农玉留这类“脱不开身”的妇女和老人,帮助他们在家也能挣钱。
“‘扶贫车间\’模式很符合天等产业发展现状。”县委书记吴强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在全县范围内强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扶贫、扶就业、扶产业、扶集体经济,达到群众赢、集体赢、企业赢、产业赢的“四赢”目的。
今年,天等县将在54个贫困村中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屯建设“扶贫车间”,努力帮助就业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新闻推荐
天等讯2月24日,笔者从天等县扶贫办获悉,天等县获得自治区划拨的2017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62万元,这些款项将优先安排给2017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主要用于产业开发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