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平(左二)带领西部院同事赴大兴安岭调研。
▼2019年4月18日,昆仑山口,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在这里交汇,各种物资源源不断通过两条大动脉运往西藏。 摄影杨涛
制图杨仕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受访者供图
20年前,
一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大开发,在占据中国版图近三分之二的西部地区开启。
20年间,
“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差距大幅缩小,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高达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增长至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人物名片
周谷平
1957年生,浙江鄞县人。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曾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教育专业教指委委员等职。
作为国家级战略,西部大开发为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浙江大学共建的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西部院”)正式成立,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发改委与高校共建的唯一一所专门研究西部发展的学术机构。
周谷平从2008年起担任西部院的负责人。在她的领导和直接推动下,西部院全程参与了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顶层文件的研究和制定。
周谷平说,研究要“顶天立地”。所谓“顶天”,西部院研究人员都必须去国家发改委挂职,“上上下下的沟通要顺畅”;所谓“立地”,在参与西部大开发顶层规划的十余年中,周谷平和西部院研究人员,北到大兴安岭,西至新疆阿克苏、南至广西凭祥,调研足迹遍布西部12个省市区,几乎踏遍西部陆上边境线。
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专访时,周谷平表示,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第三个10年,西部地区要加快开放,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
启动初期西部发展迅速
单一模式引发反思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为代表,五年累计开工建设6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达到8500亿元。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年加快,2004年经济增长率更是达12%。
用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兼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子彬的话说,“这是西部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最多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作为战略实施牵头部委,国家发改委为何在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五年之后,将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专门研究西部的学术机构选在东部高校浙江大学?
周谷平解释说,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而浙江作为资源小省,如何不依赖资源而赢得发展的经验,对西部地区有很大借鉴作用。
2008年3月,周谷平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转任西部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那一年她已年过50岁。离开耕耘了几十年的教育学研究领域转向区域研究,回想起这一转型,周谷平对记者表示,“这可不是我的选择”。
彼时,西部院常务副理事长由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担任。周谷平说,正是由于张曦的邀请,她才下决心来到西部院,后来出任西部院浙江大学方的第一位院长,并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来到西部院的第三个月,周谷平就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转型”的开端是去国家发改委挂职,她说,“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部地区的发展全貌和国家的政策。”
“我们和发改委的沟通很顺畅,可以从源头上了解信息、国家的需求,对于顶层设计介入得比较早。”在谈到参与顶层规划的过程时,周谷平如是表述。
据2007年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2005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9180元,全国人均GDP达到15386元。来到发改委西部司,让周谷平对西部发展和东西部的差距有了整体上的认识。“我们区域差异真的非常大,这个家真是很难当。”
而在今春接受记者专访时,周谷平仍然记得10年前的关切,“西部开发一开始是轰轰烈烈,有点‘淘金’的感觉,为此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对此,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也曾表示,“落后地区迫切地渴望发展,但发展难度又特别大,因此探寻新思路、新办法、破解新难题,就尤为重要。”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
“十二五”规划纳入可持续发展意见
2010年,西部大开发走过第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的统计数字是,2010年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西部新增公路通车里程、新增铁路营业里程分别达到36.5万公里和8000公里。
西部大开发取得“开门红”的同时,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倚重投资、自我发展“造血”能力不强的状况愈发凸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9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启动,周谷平成为国家发改委课题《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第一负责人。
10年前,当调研团队抵达鄂尔多斯时,正是房地产“泡沫飞舞”、资本涌入这个内陆城市的时期。西部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对记者说:“那时就有当地人问我们,现在鄂尔多斯发展这么快,可煤总有挖完的时候,(到那时)怎么办?”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政策研究过程中,西部院在咨询意见中曾经提出,资源富集地区要主动寻求转型,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开发布局……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周谷平对记者表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2年前后,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都经历了极大的波动,并由此在转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很大程度上验证了规划的超前性。
边境如何“做大蛋糕”?
“十三五”规划推动沿边开放
我国陆上边境线约80%分布在西部地区。从事西部研究10年,周谷平对记者说:“我们基本上去过了三分之二。”
从参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一直到目前制定中“十四五”规划,周谷平说,研究者们一直都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以前开放都是东部沿海,西部这么长的边境线,也应该想想怎么样把边境两边的蛋糕做大。”此时,连接中越边界的广西凭祥成为了研究西部沿边地区如何“做大蛋糕”的一块最佳实验田。
2015年3月,由西部院带领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承接了国家发改委《广西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项目。周谷平对记者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从接手到完成,西部院要花费2至3年时间。
2017年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其中“点名”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的就包括广西凭祥。周谷平表示,这在很大程度是基于西部院对于凭祥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期调研成果。
周谷平还对记者说,事实上,从10年前进入发改委挂职起,西部延边地区的开发开放就进入了规划者的视野,“只不过那时候的相关调研还在用‘提升国门形象’这个表述。”在她的带领下,西部院陆续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研究”课题,并为辽宁丹东等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编写了发展规划。
周谷平说,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在第二个10年中不断优化空间开发布局,“从区域平衡发展走向区域协调发展”。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夏军梁舜在中越边境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拍摄的货车(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夏军摄仲夏时节,中越边境广西凭祥友谊关...
凭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凭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