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承品何凯旋通讯员蔡铮
7月的一天下午,凭祥市友谊镇。静静的礼茶村,火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村道两旁的树叶都被镀成了金色,就连村民门槛边的黄狗也无精打采,呼呼地喘着粗气。
崇左市公安边防支队隘口边防派出所的驻村民警韩中宽挎着警务工作包,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边用手轻轻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走访村民。
“凌伯,最近身体怎么样,近段时间家里的情况还好吧?”来到60岁老党员家凌福海的家中,他关切问道。
“一切都好,坐下来喝口茶吧。”凌福海笑得很开心,一边递来凳子和茶水,一面和韩中宽话起来家常。
这只是韩中宽一年300多天驻村经历的普通一天,从2010年3月担任礼茶村主任助理和警长以来,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变成了礼茶村民的贴心人,甚至被亲切地称为贝侬(壮语泛指亲人、朋友),靠的就是一颗戍边为民,甘于奉献的拳拳之心。这也是隘口派出所官兵戍边为民,为群众谋福祉的一个缩影。南疆第一村的嬗变
礼茶村位于中越边境,便道众多,边境人员流动带来的毒品问题一直很突出。在多年以前,不足2000人的村子吸毒人数曾高达60余人。在礼茶村的个别屯里,吸食毒品的年轻人竟占到同龄人总数的一半,由此引发的偷盗、斗殴、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层出不穷,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村民怨声载道。
2007年,隘口边防派出所决心改变这里的现状,以固边为民的赤胆忠心,创建礼茶“爱民固边模范村”。
“一定要严厉打击这些行为,还村民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时任所长李佐征斩钉截铁地说。针对个别村屯猖獗的吸毒情况,隘口边防派出所果断采取行动,一举捣毁村里的数个吸毒窝点,并把吸食毒品的年轻人全部依法送进戒毒所强制戒毒。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隘口边防派出所主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禁毒文化的渗透力。当时因村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大多只懂本地语言,这给外地民警宣传帮教工作带来了困难。在此情况下,派出所民警便试着组织一些责任心强的妇女成立“女子帮教队”,专门对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教,没想到几个月下来,吸毒人数降了一大半。见效果显著,民警又发动“女子帮教队”将法律法规编成脍炙人口的山歌,逐村逐屯传唱给村民听,引起了村民极大兴趣。半年下来,大家慢慢接受了“不能和毒品沾边”这个道理。后来,“女子山歌队”越来越出名,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队伍,唱的内容也多起来,不仅唱法律,还唱起党的政策、新农村建设、民族团结等内容的山歌。
“爱民固边模范村,意义重大广又远,维护边境的安全,安居乐业好欢心。”这首山歌在当地广为传唱,为礼茶村民所津津乐道。
群防才能群治。人民群众才是最大的靠山。隘口边防派出所广泛借鉴各地警民防控的先进经验,与村委会研究出台了“十户联防”、治保会、葡萄串式管理等防控措施,从派出所到村,再到户,层层落实联防责任,只要一户发现治安问题,迅速通过有线广播、打电话、大声呼喊等方式,将信息传至每家每户,使得各种违法活动无处遁形,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为加强边境一线的管控力度,该所在紧邻边境线的村屯实行“路长制”,为辖区13条便道聘请了14位路长,警民共同维护边境安全。2011年以来,隘口边防派出所辖区16个村屯未发生治安案件,23个村屯未发生刑事案件,辖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十户联防,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充分发挥了治安防控的最大效果!真正实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目标!”隘口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王发庆有感而发。
礼茶村的7个自然屯,在2007年之前还没有通水泥路,村民出行不方便。“要致富,先修路!”在隘口边防派出所的帮助下,通过有关部门扶持、爱心商会捐款、村民自筹资金的方式,修建了4819米的进屯公路,派出所民警利用节假日和村民一起挖路基、和水泥、挥汗如雨,“边防民警真是咱百姓的贴心人!”村民每每谈起这件事,都会竖起大拇指。(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2015年7月9日,谭彩春向我所提出交易鉴证申请,将其位于凭祥市屏山路152号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给凭祥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为凭国用(2012...
凭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凭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