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明县弄好黑山羊生态养殖基地,青山绿水间不时响起的羊叫声、猪叫声、鸡鸣声,配上场主自拉的二胡声,汇成了一首悠扬的“牧羊曲”,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图景。该养殖场的主人是一位放弃在大都市创业,回乡打拼的中年汉子,也是被选民称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好代表”的韦志都。
现年48岁的韦志都自幼生长在地处中越边境的宁明县峙浪乡长桥村。2010年以前,他在广东从事雕刻工作,每年收入不低于15万元。
“要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农村,就得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路子。”2010年春节,回乡过年的韦志都看到不少乡亲还没有脱贫,心里很不是滋味,心中有了计划。于是,他毅然辞掉广东的雕刻工作,自筹资金260多万元,在峙浪乡长桥村租用200多亩山林地,建起了山羊、香猪养殖基地。几年时间,韦志都通过生态养殖黑山羊、香猪、蜜蜂,每年纯收入不低于40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必须模范带头,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自2016年当选宁明县人大代表后,韦志都怀揣一颗赤子心,致富不忘众乡亲,致力于引领众乡亲脱贫致富。
峙浪乡长桥村群山连绵,灌木丛生,四季长青,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为此,韦志都充分利用山林资源,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峙浪乡的长桥、洞漫和板棍乡的林贴等村49户贫困户,建立了“宁明县弄好黑山羊生态养殖合作社”。
为帮助社员发展山羊养殖业,韦志都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羊,产生利润后三七分成,农户占大头。同时,韦志都还免费给社员调配种羊、免费技术指导、免费疾病防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产品统一销售。在韦志都的带动下,合作社现养殖山羊3500多只,年销售2000头以上,年利润达100多万元,带领群众闯出一条生态农业富裕之路。
“百姓的心声,就是我的行动指南。”在“领路”的同时,韦志都始终不忘履职。他常“身”入基层,听群众心里话,既“远观”又“近看”,听“赞声”更听“怨声”,及时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虑,整理成代表建议。
“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离不开普法。”韦志都建议,要加强对农村和基层人员的法律知识宣传和辅导,如涉及乡村振兴战略、文明乡风等内容,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
“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要引导群众走出‘扶贫等于救济\’的误区,激发自身创业内生动力,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韦志都建议,要在产业帮扶上多下□唐晶功夫,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扶贫方案。
“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产业带动。要调动农民发展养殖产业的积极性,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韦志都建议,要严格按照政府的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养殖专业户解决后顾之忧,大力扶持发展壮大产业。
一条条有理有据的建议很快汇集到县、乡人大,并在第一时间转送到县、乡党委和政府,促使相关部门为群众办成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题。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和老百姓息息相关。”谈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韦志都说,要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巧打特色牌,念活生态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靠山,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莫迪周政光两年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现场见证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悄悄举起袖口擦拭被泪...
宁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