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麻生福正在调试刚刚维修好的空调。□农基椿文/图
他从小因病致残,无奈辍学,干不了重活,在家放牛。
面对紧闭的命运大门,他不愿妥协,努力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他,就是三级肢体残疾人,龙州县金龙镇花都村板底屯51岁的麻生福。
“我不能坐等吃。”
“这台彩电播放没有声音,我检查了,发现是伴音电路出现了虚焊,我待会把它给补焊好就可以了。”近日,麻生福正在检查维修一台电视机。
他身材矮小,颈部活动受限,但眼神坚韧有神。这是笔者初次见到麻生福的第一印象。
麻生福出生于1968年4月,在家排行老七,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叫生福,就是希望能一生幸福。”父母给他取名时寄予了期望。
麻生福三岁时,脖子上长了脓疮,由于当时家庭条件限制,又缺医少药,他最终落下了三级肢体残疾。家庭经济拮据,再加上病魔缠身,小学毕业后,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农活,放牛、干家务,成了他少年生活的全部。
“慢慢长大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要赚钱养活自己,我不能坐等吃啊。”麻生福说道。
残疾人要自立自强,就必须要有一技在身,麻生福深知这一道理。于是他就寻思着学一门手艺来增加收入。1995年,麻生福到南宁学习家电维修技术。回来后,他在村里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想通过这个职业挣点钱。
然而,由于当时的大部分村民家里也没几件像样的家电,再加上很多人觉得他是残疾人,质疑他的技术,找他修理家电的人少之又少。
“家里发展不行,他就想着出去打工赚钱,出去后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家。”麻生福的母亲农利明说道。由于“坐不住”,2008年,麻生福来到广东打工,虽然收入不高,但他每个月都会往家里寄生活费。
“社会不断进步发展,要不停的‘充电’,生活才能甜起来。”
2014年,麻生福选择回家照顾八旬老母亲。为了生活,他只能重操家电维修这个老行当,挣钱养家。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里的家用电器也慢慢多了起来,加上他干活精细,服务态度好,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乡亲们都主动将电器送到店里修理,他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
家电维修这门技术活,并没有外人想象的这么轻松,由于当时在南宁的学习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麻生福所掌握的维修技术十分有限,有时修好一件家电要耗半个月的时间。为提高修理效率,他走火入魔般地拼命学习修理技术,有时从早上一直干到晚上,甚至累得晚饭没吃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我摸过的家电都是我的‘兄弟’。”谈到修理,麻生福风趣地说。与家电打交道十多年,给他带来了很多乐趣,他忘却了病痛,感觉到生活也渐渐有了甜味。
麻生福还购买了一本《学电脑从入门到精通》。他表示,要好好学习电脑技术,这样可以在网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现在电视、冰箱、电饭锅年年都出新款,我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由于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为攻克一个个新的维修故障,麻生福利用空余时间钻研新型电器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液晶彩色电视机维修》《制冷产品维修》等书籍已被他翻旧。通过自学和不断实践,他的家电修理技术也日渐成熟,大家都喜欢把有故障的家电给他修理。而对于一些不方便的村民,他则上门服务,深得大家好评。
“我们都叫他‘最美残疾人’。”村民麻生兴说,“电视机、冰箱坏了,打一个电话,他就上门来看,如果当场能修就修,修不了他就拉回家去修。如果需要更换零件,他就只收零件钱,不多收其他工费。”
“我当村干这么多年,他从来不向村干诉说困难要求帮助解决。他配得上‘最美残疾人’的称谓。”谈及麻生福,花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麻有祥都会竖起大拇指。
采访中笔者还发现,麻生福除了修理家电之外,他还力所能及地种植了四亩的李子,预计明年挂果。
“能做一点算一点,收入多一些总是好事,我要争取尽快脱贫。”麻生福说道。
花都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庞朝科说:“麻生福积极向上,很孝敬母亲,脏活累活从来不让母亲干,每次吃饭,都会盛饭夹菜给母亲。一个心中有爱,努力向上的人,好运和希望都会眷顾他。”
龙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