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扶绥新闻 > 正文

壮乡“某挪”

来源:左江日报 2018-05-09 09:46   https://www.yybnet.net/

□陈月莲

近几年,蜗居县城多年的我,经常在节假日的舞台上看到渠旧镇的民间传统舞蹈的代表节目《舞雀》的表演,也许是故乡的节目的缘故吧,便多了一份关注。可我看了N次还是应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那句俗语,对台上表演的舞蹈动作的真正含义并没有领悟,这让我很是惭愧。想着,故乡的民俗节目,作为在文联工作多年的我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惊诧之余便有了回故乡寻访“舞雀”之念头,但一直没能成行。

在一个碧空如洗,朵朵白云衬托着蓝天的晴朗日子里,听说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雀》项目负责人要去采访第三代传承人甘光宗老师,我便欣然同行。想想我终于能更深层次地了解《舞雀》了,心头瞬间兴奋起来,旅途竟无一点倦意。

那天,传承人甘光宗老师对《舞雀》的起源及传承情况娓娓道来,并对《舞雀》的舞蹈动作一一解读。甘光宗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耄耋之年的他精神矍铄,健谈开朗。他对《舞雀》了如指掌,随着他抑扬顿挫的讲解,我慢慢地走近了《舞雀》。

《舞雀》,用我们当地壮语来说是“某挪”,又名《白鹭舞》(申报崇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此名)。为了让舞蹈名称更贴近壮语,2014年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更名为《舞雀》。《舞雀》是扶绥县壮族民间传统舞蹈,渠旧镇驮弄村及周边村屯是其中心流传区域。故乡对于鸟类并没有太多的严格区分,总是把飞禽泛指为鸟,自然白鹭也称为“雀”。听老一辈说,白鹭在几十年前的山村田野、池塘、小溪、随处可见。白鹭羽毛乳白色,纤细的双爪衬托着长长的脖子,尖尖的嘴巴煞是可爱。它常在稻田、池塘捕食小鱼小虾,人们常常和它逗玩。因此,“某挪”――《白鹭舞》就这样形成。

追根朔源,驮弄村的“舞雀”在乾隆十八年就已盛行。据说当地有个举人墓碑,传说举人中举后开展的祝贺活动就是“舞雀”。据此算来,《舞雀》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甘老师说,过去的《舞雀》讲述的是鸟偷吃稻谷和人猎鸟的事件,现在的《舞雀》表现的是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情景。这种舞蹈内容的变迁生动地呈现了一种文化观念演变的过程,记录了当地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一种活生生的族群历史文化记忆。《舞雀》以“点步”为舞蹈的主要动作元素,辅以飞翔、觅食、梳羽、栖息等鸟的生活习性的舞蹈语汇,生动地表现了白鹭鸟的生活情态。舞蹈以简练朴实的语言描绘人与鸟和谐相处的情景,呈现出乡民艺术质朴美的特征。

《舞雀》是春节、婚礼、贺寿等喜庆日子用于庆贺的舞蹈,表达祝福吉祥之意。驮弄村位于扶绥县西南面的左江河畔,与崇左市的江州区相连接,属亚热带季节气候区,光热充足,水源充沛,全年夏长冬短,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但改革开放之前均以种植水稻为主。据甘光宗老师回忆,早期《舞雀》的舞蹈动作简单枯燥,仅仅是表现单纯的打雀动作,现在的《舞雀》即《白鹭舞》的舞蹈动作已有了很大的提升,融合了村民在田边打雀以及雀在田边啄鱼、叮谷的动作并加以美化。自古以来驮弄村多种植水稻,中造田由于雨水充沛,稻谷丰收,而左江河涨水后常常有大量的鱼随泉水从山间遂道流入田中,从而引来了成群结队的雀子在田间叮食稻粒、嬉戏啄鱼。为了驱赶鸟类,保护稻谷不受损失,村民常常在田边驱鸟。那时的鸟类非常多,任凭你怎么赶打,田里的稻谷仍深受其侵害。而那时鸟类在稻田上空的肆意飞翔和打雀的壮汉就构成了驮弄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基于自娱自乐,茶余饭后人们用木头制作雀子道具、木制手枪,由两个人手拿雀子道具,一人手握木制手枪进行打雀娱乐,这样《舞雀》的雏型舞蹈初步成形。

上百年来,渠旧周边村民为庆祝粮食大丰收,以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节假日或农闲时节均在比较开阔的地方或挨家挨户表演《舞雀》。最初的《舞雀》只纯粹跳舞,由两个青壮年人扮雀舞蹈,一人扮演打雀,配乐曲为采茶曲调,村民自娱自乐。扮雀的人双手紧握一截带钩的木棍,弯钩代表雀的嘴巴,扮雀人指挥木棍模仿雀子叮谷、啄鱼的动作进行表演,而打雀人则手握木枪踏着音乐节奏和扮雀人嬉戏逗乐,时不时举枪瞄准“雀子”,舞蹈动作简单易懂,表现着祥和喜庆气氛。

据第三代传承人甘光宗老师回忆,新中国成立前的重大节日如春节、新年等都曾观看过长辈李灿英、李新奇表演《舞雀》,若寻根问源他们应该是《雀舞》的第二代传承人。而现在的《舞雀》已发展成由六个男人扮雀,六个女人伴舞的舞蹈方式。这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日渐增强,为提升《舞雀》的文化内涵,增强舞蹈的社会潜在教育效应,第三代传承人甘光宗老师在舞台设计上把打雀人改为伴舞的形式。道具上也有了进一步的美化,现在的雀已不再是一截木棍,而是用铁线做成雀的身架,用画有花纹图样的布包裹雀架,并用柔软的铁丝做成能张开自如的雀嘴巴。嘴巴稍长的为雄雀,嘴巴稍短的为雌雀。由于时代的变迁,《舞雀》经过多次改编提练,现已形成了以2000年参加原南宁地区第五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表演时的一种模式,即由六个男子扮雀表演,六个女子伴唱伴舞,配乐曲仍采用采茶曲调,舞蹈动作配以腰鼓动作,乐器有鼓、锣、钗(以前仅有此三种乐器)和两个唢呐。开场是先击鼓后锣、钗,雀及伴舞者踏着节拍翩翩飞舞入场。点步进场后雀及伴舞绕舞台旋转一周,并向观众鞠躬三次致谢,然后雀就低头观察周围意在寻找田间的鱼,并随着节拍低头啄鱼三次,伴舞的则始终围绕着雀边唱边舞,寓意是人和雀嬉戏逗玩,和睦相处。雀子吃饱玩够后就相互梳理羽毛,一般是雄雀先帮雌雀梳,然后雌雀再帮雄雀梳。梳羽完后就趴在地上喘气三声表示打瞌睡,睡醒后雀、人又恢复逗玩场面退出舞台。整个舞蹈场面喜庆热闹,气氛浓烈,观众百看不厌,艺术观赏价值更不在话下。

《舞雀》在传承和发展中,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到惊喜。1956年参加“桂西壮族自治州”第二届民间文艺会演,获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员奖;1957年参加扶绥县农民文艺会演;1983年,《舞雀》参加了扶绥县民族民间艺术交流大会;2000年参加原南宁地区第五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表演。现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和喜庆节日还有表演活动。目前已入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台上有声,史料上留影,《舞雀》不愧是故乡的一道靓丽风景。

白色是光明的象征,羽毛雪白,体态优美的白鹭是故乡的骄傲,虽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故乡的河边、稻田、鱼塘、小溪已鲜见白鹭,与白鹭嬉戏共“舞”的场景已难再现,但故乡的父老乡亲们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愫依然,他们把《舞雀》搬上舞台,传承了下来,让壮族民间文化瑰宝代代相传,真是可喜可贺。

临别时,我发现甘光宗老师的脸上掠过了一丝忧虑。他叹了一口气,轻轻地说:《舞雀》的第一、第二代传承人均已去世多年,村民及其亲属只依稀记得他们曾组织编导或亲自表演过《舞雀》,但无法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和有关图片影像,因此《舞雀》的发展变化过程已很难考究。而他现已年逾八旬,他虽然掌握许多有关《舞雀》的发展情况,但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翔实的文字资料,加上由于驮弄村是扶绥县贫困村,村中很难筹出资金定期开展《舞雀》的表演以及道具、服装、乐器的添置,演出队伍也非专业人员。《舞雀》虽然已经获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但实际上已濒临失传,每次表演活动需要《舞雀》节目,只能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组织人员突击培训,表演质量很难保证。我听完他的话不得不陷入沉思:如何把《舞雀》发展并传承下去,让民间舞蹈―《舞雀》这一文艺奇葩在扶绥这片土地绽放异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认真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闻推荐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调研组到扶绥县调研农机化工作

扶绥讯4月26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调研组到扶绥县调研甘蔗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组先后到渠黎镇大陵村渠芦合作社和渠黎镇“双高”基地富安片区、百甲片区、岜盆乡岜伦一片区、扶南东亚糖厂等地,实...

扶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扶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壮乡“某挪”)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