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夏,黄文进初中毕业在家务农。那时候农村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管理方式,农作物耕、种、收、运大都依靠人畜力,黄文进所在的岜盆公社姑豆大队仅有1台铁牛和2台手扶拖拉机。农民日复一日“起五更,睡半夜,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一整天”的劳作状况,让黄文进产生改变现状的念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东拼西凑,花了4800元买下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及旋耕耙,农忙时下田帮群众犁地耙田,农闲时跑运输。用农机为群众服务让黄文进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黄文进依靠几年来的积累,又添置了1台50马力的“铁牛”投入机耕服务,想不到年收入因此翻了几番。从此,黄文进坚定地走上了农机服务之路。
2004年,扶绥县为提高甘蔗产量和生产效益,在全区率先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或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马力拖拉机投入蔗地深耕深松。黄文进抓住这一机遇,购买了2台80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投入机耕服务。随着农机具的增多和服务业务的拓展,黄文进在当地率先致富。从2005年起,黄文进以代耕为主,代运、代灌、代收等为辅,每年服务经营收入超过50万元,扣除各项费用,年获纯利15万元以上。抱团发展,组建农机服务社
2009年10月,黄文进的农机服务再次升级,他与7位合作伙伴共同筹备扶绥县文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后,机具设备更齐全了,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就开始彰显出巨大的优势。如一片几千亩的土地耕、种作业,文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全可以承揽下来,而这对于一些散户来说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收费合理、规范,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影响面逐渐增大,工作订单络绎不绝。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发展社员达20人,农机装备得到进一步充实,大马力拖拉机增加到7台,甘蔗种植机8台,甘蔗中耕培土机3台,水稻收割机2台,插秧机3台,机械装备固定资产达23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紧紧抓住土地整合的大好时机,配合扶绥实施的土地整合流转工作,合理调度机械有序作业服务,在保证本乡或周边乡镇土地机械作业服务基础上,开始到外地开展农机作业服务,近的在本县各乡镇,远的到宁明、大新、龙州等县,创出了农机服务品牌。当年机耕、机种、机收、中耕培土等作业总收入达250多万元。2010年12月,扶绥县文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区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区农机服务组织的典范。
抓住机遇,提升农机服务社专业化水平
经多年来的示范推广,甘蔗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大幅提高,蔗地耕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甘蔗种植、中耕、除草、施肥各环节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土地整合流转工作全面开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全面推开……
扶绥县农业领域发生的这些变化,让黄文进敏感的意识到,农机服务的又一个“春天”到了,他必须抓住机遇。
扶绥本地人种植大量甘蔗,收割甘蔗时常忙不过来,必须请帮工。如今,帮工越来越难请了,工钱也年年上涨。对此,黄文进认为,甘蔗种植只有实现全程机械化,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而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只有把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生产,才便于推广。为了向群众验证这一看法,几年来,黄文进承包大片土地连片种植甘蔗,承包的甘蔗机械化示范种植面积从当初的3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亩,他希望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导,让群众看到甘蔗机械化带来的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机服务的市场。
出色的农机服务,加上黄文进的大力争取,合作社的发展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县两级财政支持文进农机合作社购买2台甘蔗收割机。2015年,自治区农机局安排25万元甘蔗机械作业信息化试点项目到该合作社,县财政配套安排9万元支持在该合作社建立了1个卫星移动基站,在3台120马力大马力拖拉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步实现了农机耕作、种植智能化。如今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53人,拥有120马力以上拖拉机15台,甘蔗种植机13台,50-70马力甘蔗中耕培土机4台,甘蔗联合收割机2台,水稻收割机3台,水稻插秧机4台,还有一批先进适用的配套农机具和甘蔗专用植保机械。
成功往往特别眷恋善抓机遇的人。黄文进相信,他的农机服务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扶绥讯近日,扶绥县人民法院召开第一次民事专业法官会议,要求提高案件的审判效率和质量,助力“百日清案”工作的开展。民事专业法官会议由该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召集,专业法官会议成员及案件合议庭成...
扶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