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海建通讯员陆华勇文茜
百年榕树、石头小屋、知情驿站、山水园林、石子栈道……清明节期间,广西民族大学大二学生陆海威回到家乡江州区江州镇保安村,眼前的一切让他欣喜不已。
“好惊喜,屯子变得像个景区一样。”陆海威说,大半年前的叫豆屯垃圾柴火堆,如今摇身变成了乡土味浓郁的景观小品;从前垃圾到处扔的乡村,如今干干净净、整洁有序。
喜人变化从何而来?
“我们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1234’工作法很管用。”江州区江州镇党委书记尹泉说,正是运用了“1234”工作法,叫豆屯走出了一条“坚持党群共建、充分发动群众、高效使用物料、建设乡愁田园、实现长效保洁”的乡村建设新路子。
近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到叫豆屯调研,认为当地充分调动党员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以往存在的“群众参与少、财政负担重、建后管护差”的三大难题。坚持1个中心――党组织的领导核心
曾经的叫豆屯,由于上一届的党支部书记和正副屯长年纪偏大、干劲不足,领导班子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很低,有时候村屯干召集开会,都叫不到三分之一的农户代表。
上级部门本想安排路水电改造项目到屯里,但是由于群众基础差、纠纷争议多、项目推进慢,不少部门不愿安排项目。
叫豆屯人居环境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屯级支部的组织力、号召力弱,党员骨干队伍没有发挥模范作用。
为此,江州镇党委有意识地培养、推选了一批年富力强、担当作为的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和屯级组织。
"我们坚持'1个中心',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群共建为统领,通过配强屯级组织领导班子,增强组织力,着力破解'谁主导建'的问题。"尹泉说。
"现在一说要组织集体劳动,只要屯里广播一响,村民们扛起锄头和铁铲就往篮球场奔,大家干劲十足、热情高涨!"六叫屯屯长陆海光说。
用好2支队伍--
驻村干部和村屯干部
"美丽乡村谁来建?"陆海光告诉记者,在叫豆屯主要靠2支队伍。
首先,是驻村干部。保安村第一书记郑欣和村屯干部,组成3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引导群众参与。同时,安排有建筑专业特长的板备村第一书记黄少伟,加强对各村屯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标准不走样。
其次,是村屯干部。村屯干部们带领群众富而思进、自己动手、改造家园。
通过两级干部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叫豆屯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高涨。2019年榨季开始以来,该屯将人员分成3组,一组砍蔗,一组种蔗,一组在家搞建设,统筹安排时间,确保了榨季农忙建设不停,实现了甘蔗生产与乡村建设两不误。据不完全统计,该屯累计投工投劳参与建设2100多人(次)。
推行3项举措--
外出参观留住乡愁提高效率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美丽乡村应该"怎么建"?
"外出参观、留住乡愁、提高效率。"叫豆屯"三管齐下"出新招。
--组织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先后7次组织党员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特别是到大新县宝圩乡重点学如何通过乡村建设促脱贫,到江州区左州镇逐林屯重点学群众自主美化家园的经验,到江州区新和镇那颜村重点学乡村建设的样式。学习回来后,党员群众们眼界大开、思路活跃起来,纷纷要求学先进、争优秀,自觉比学赶超、向先进看齐。
--坚持务实管用,留住乡愁。开展"三清"(清理陈年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行动,让屯子洁净起来。开展"三拆"(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行动,修建23处微果园、微花园、微菜园,让屯子美起来。同时,坚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一座座废弃的牛圈、猪圈,因地制宜改造成党群议事亭、酸菜制作展示馆、大榕树课堂,大量废弃的瓦罐、水缸、轮胎有了新用途,成为赏心悦目的花坛、花罐;后山的竹子全身都是宝:大竹用作水塘的护栏,小竹编成篱笆,竹节裁成烟灰缸;拆旧房留下的青砖、废瓦、片石,重新组合成了村头的迎客碑、挡土墙和休闲石凳……做到"十米一景、百米一园""开门有景、推窗见绿"。
--创新模式,提高效率。江州镇政府按照"政府买物料、支部带队伍、群众出人工、社会献爱心"的思路,安排2万元给叫豆屯作为启动经费,用于采购水泥、砂石、砖头、涵管等物料,发放给群众,在统一规划、统一指导下,对房前屋后、公共区域开展投工投劳建设。通过调动群众参与、压缩人工支出的"一增一减",达到了"小投入、大回报",基本整治了污水横流、垃圾乱放的老大难问题。
做好4大保障--
财力、人力、技术、制度美丽乡村建好后怎么管?叫豆屯做好财力、人力、技术、制度四个方面的文章。
强化财力保障。污水和垃圾的问题基本解决后,镇党委通过"赊账"买物料的形式继续扶持建设。叫豆屯依次修建改造议事草庐、大榕树课堂、公共厕所等,共支出12万元的物料,其中:政府一期扶持2万元、奖补5万元,群众自筹4万元,社会捐赠1万元。
强化人力保障。通过每家每户出工1人以上,每周至少安排3天以上,开展乡村建设"三清三拆"劳动,确保每个点的建设均是群众自己动手、亲自参与,形成人人珍惜、家家爱护的良好氛围。
强化技术保障。通过本地"土工匠"、上级"专家团"的定期巡回指导,确保村屯的建设不走样。叫豆屯除了保留乡愁气息,还结合产业发展,做好酸菜产业的文章,在村内修建酸菜加工展示区、酸菜文化墙、酸菜种植示范园等,营造了"一村一品""一屯一特色"的建设氛围。
强化制度保障。把群众积极参与劳动的成果,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制定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形式,以制度的形式,加强长效管控。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整合乡村资源,使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让叫豆屯更加美丽富饶。"尹泉说。
新闻推荐
致敬词:对黎民百姓赤胆忠诚,对僻壤山村“儿子”情深,他用执着与勤奋开辟一片“青梅”致富的艳阳天!以梅追梦筑富路――雷洪向...
大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