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大新新闻 > 正文

打造特色名村镇 美了村镇富了乡亲

来源:南国早报 2017-08-29 18:06   https://www.yybnet.net/

大新县硕龙镇依托黑水河美丽风光,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韦威摄 平乐大塘口村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并发展特色旅游业。刘文华摄 黄姚古镇挖掘历史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自治区住建厅信息中心供图

砥砺奋进的五年之特色名村镇篇

南国早报记者徐庆成

“瑶寨藤萝坡连坡,山藤变成金砣砣。藤编工艺了不起,飞洋过海销外国。”一首质朴生动的山歌,唱出了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大定村虽地处大石山区,却是“全国竹藤草芒编制工艺品之乡”,产品远销美、英、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主要得益于我区特色名镇名村建设。近5年来,八桂大地上涌现出一批特色凸显、环境优美、发展强劲的魅力镇村,成为留得住乡愁、富裕一方百姓、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者

1特色产业编织甜蜜生活

在大定村伟业编织厂,有一个奇怪现象:厂里竟没有一个工人上班。老总莫家芬说,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负责拉订单、找销路、建生产基地,农户家里就是生产车间。来到村民韦小敏的家,她正在忙着编织一个花篮。她告诉记者,农活闲下来就搞编织,“一个月可以拿到约1000元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大定村素有竹藤编织的传统工艺。目前,村里包括莫家芬经营的伟业编织厂在内,规模经营竹藤草芒编织的公司共有9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大定村正在规划建设编织产业园区。

“九分石头一分土”,大定村这个居住着瑶、壮、汉等7个民族共4398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的大石山区村寨,以竹藤草芒编织产业为主导,到2015年,竹藤草芒编织产业出口创汇超亿元,人均年纯收入超万元。

2特色名村借旅游“生”钱

宜州市刘三姐乡马山塘屯的覃永良过去一直在城里搞小饮食生意,但收益并不好。后来跟老伴一合计,干脆借着当地的旅游春风,把生意做回村里。

覃永良所在的马山塘屯,是广西特色旅游名村建设试点。该村依托刘三姐文化、下枧河等旅游资源,打造集民俗接待、风情娱乐、观光采摘、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村民周应安也有一家农家餐馆,但他并不满足,带头搞起了采摘旅游业。在挂满甜瓜的大棚里,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占地约4亩的10个大棚向游客开放,按一年种两季、每公斤6元算,年收入可达9万元。”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来自南宁、柳州等地的游客一拨接一拨,带火了这个小山屯。目前该屯人均年纯收入7000多元,旅游业收入占了近1/3。

3特色产业鼓了农民腰包

在广西,像大定村、马山塘屯一样,靠发展特色产业富起来的村镇并不罕见。桂林平乐县大塘口村的农民黎丙旺,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带来的好处。

大塘口村打造的是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大塘口村在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名村过程中,按照统一规划,大力发展以月柿(俗称柿饼)等农产品为主的种植业和加工业,一方面扩大种植规模,规划建设2000亩现代化标准月柿示范园特色生态农业项目和农产品交易中心、村庄生猪养殖规模场等产业发展配套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实行标准化建设,建设月柿特色农产品加工园项目,运用“企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运作模式,提高月柿加工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网络化销售水平。

目前,大塘口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月柿生产、加工专业村,全村月柿种植面积达265亩,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和东盟各国,人均年纯收入2万多元。

靠发展月柿产业富起来的大塘口人并没有满足,他们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开始把目光盯向了特色旅游业。村支书黎宗宪介绍,他们将实施观光休闲设施、生态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文化服务设施等20个项目的建设,打造大塘口、显堆、黄心洞、枫木桥自然村的特色名村带,发展以观光、体验、休闲为主题的生态观光农业,吸引城里人前来参观游玩,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4名村名镇带旺一方经济

黄姚古镇是我区打造的特色文化型名镇。该镇充分挖掘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民间文艺和旅游资源,传承地方和民族建筑风格,打造以历史文化体验、古镇景观观光、红色旅游为主的特色文化名镇,带火了旅游业。

与黄姚一样,广西很多村镇历史文化传统悠久、多元共存的特色文化底蕴丰富。近年来,广西相继建设昭平黄姚古镇、东兴江平镇、富川秀水村等多个特色文化型名镇名村,着力打造一批文化设施完善、文化特色显现、文化产业聚集、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村镇。

自治区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村镇通过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我区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

据悉,2011~2015年,全区创建90个广西特色名镇名村。特色工贸型名镇名村10个,特色生态(农业)型名镇名村20个,特色文化型名镇名村24个,特色旅游型名镇名村36个,其中75个已通过自治区验收并命名,有15个2017年验收。专家认为,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培育、发展,名村古镇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个符号、一个形象,深入人心,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新闻推荐

大新县人民医院开展新员工拓展训练

大新讯近日,大新县人民医院开展新员工拓展训练。此次活动旨在增强新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配合意识,努力营造“以院为家、精诚团结、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此次拓展训练...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造特色名村镇 美了村镇富了乡亲)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