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莹
春意浓,微风熏,正是采茶好时节。3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石台县大演乡的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的茶博园基地,百余亩茶树吐露着清香,在晨光中闪闪发亮。40名采茶工腰系采茶篓,置身其中,手指在茶树枝叶间飞舞,在一捏、一提、一放间,新鲜嫩绿的新芽被快速地揽入腰间。
“别看采茶工信手拈来,实际采起来真不易。”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物联监控室负责人舒小龙介绍说,成片成片的茶树上,需要采摘的只是那最细小嫩绿的叶子。企业要求采茶工们提手采、分朵采,不能一把捋,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即采摘下来的茶叶除去纯粹的芽心之外,只保留紧贴芽心的两片嫩叶。
对照着标准,记者也跟着试采了一下。右手大拇指食指轻轻地一掐,娇嫩的叶茎很容易就被摘了下来。本以为这个方法不错,但是采了近10分钟后,不但指甲内外被染上了茶叶的鲜绿色,而且效率低。“这个蒂是不能要的,你看我采的,这就是一芽二叶。”看到记者采下的鲜叶,一位采茶大姐凑过来热情地指点。
采茶大姐叫吴建红,大演乡永福村人,和往年一样,从清明前开始,一有空就到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里采茶。得知公司24日开园,早上不到7点,她便背着竹篓来到茶园采摘鲜叶。穿梭在茶林中,或快或慢,低头、弯腰、起身……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共摘了3公斤的鲜叶,算下来一天能收入100多元。“这都是挣得辛苦钱。采茶工从早忙到晚,一天要采摘八九个钟头,劳动强度还是很大的。”吴建红说话间,记者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采茶工,正站在一棵1米7高的老茶树旁采摘。只见她一会儿吃力地踮起脚尖,一手扶着就近的树枝一手摘茶,一会儿双膝跪地采摘茶树下往外冒的嫩芽。
村民们起早采茶,制茶厂也不轻松。当日,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的茶厂里,拖地打扫卫生的、检修制茶设备的,验茶、称重、记账、结账的……一派热闹忙碌景象。白天,采茶工将鲜叶采摘到厂里后,工作人员将其铺在竹匾上摊晾,把茶叶表面多余的水分蒸发掉,晚上七八点左右开始安排人员负责制茶。“今天是茶园开园采茶的第一天,共有40个采茶工在采茶,总共采摘了110公斤鲜叶,经过摊晾、杀青、烘干等工序,预计能制作27公斤左右的干茶。”舒小龙说。
晚上7点,4名工人陆续来到茶厂,杀青机也开始轰隆隆地响起。一名工人将鲜叶铲进箩筐后,一名工人坐在杀青机的一头,(下转A3版)
将鲜叶从箩筐中一把把地丢进杀青机中,一根根的“茶叶”随着杀青机旋转,落入另一头的出口槽,经过传送带,从旁边的赶草机里出来。之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放进理条机,再经过挑拣、烘干、提香、定级,一片茶叶才算加工完成。茶厂生产部相关负责人吴银水介绍道,别看是机器在炒茶,同样讲究技术,温度、时间必须掌握得丝毫不差,他当晚得守在机器旁,要忙到深夜12点多钟。据介绍,每年的3月底至6月中旬,吴银水和他的同事们视熬夜如常态,对他们来说茶叶是个宝,先把茶叶做好才是首要任务。说话间,伴随着制茶机械的轰隆声,一股淡淡的茶清香慢慢散发出来,沁人心脾。
“茶虽香,但采茶、制茶很不易。”舒小龙感慨道。希望他们今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心情能如这茶香一样,甜甜的,美美的。
(上接A1版)将鲜叶从箩筐中一把把地丢进杀青机中,一根根的“茶叶”随着杀青机旋转,落入另一头的出口槽,经过传送带,从旁边的赶草机里出来。之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放进理条机,再经过挑拣、烘干、提香、定级,一片茶叶才算加工完成。茶厂生产部相关负责人吴银水介绍道,别看是机器在炒茶,同样讲究技术,温度、时间必须掌握得丝毫不差,他当晚得守在机器旁,要忙到深夜12点多钟。据介绍,每年的3月底至6月中旬,吴银水和他的同事们视熬夜如常态,对他们来说茶叶是个宝,先把茶叶做好才是首要任务。说话间,伴随着制茶机械的轰隆声,一股淡淡的茶清香慢慢散发出来,沁人心脾。
“茶虽香,但采茶、制茶很不易。”舒小龙感慨道。希望他们今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心情能如这茶香一样,甜甜的,美美的。
新闻推荐
□ 记者 潘世鹏4月8日下午,在石台县农业产品展销馆,石台本地的硒茶、木耳等农特产品,东至的瓜蒌籽,青阳的野生葛粉,九华山的九华佛茶等产...
石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