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丁先锋 记者潘世鹏
他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08年才跨出安徽农大校门;
他是一名小山村的党总支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七年时间,他用对乡亲们最朴素的情感伴着汗水滋润了脚下的青川茂林,更滋润了乡亲们的心;
七年时间,他用一连串闪光的荣誉折服了很多同龄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村官标兵、国家林业局“奋斗在林改一线的十佳大学生村官”……
青山无语、行胜于言。走进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走进朝气蓬勃的王效龙的养鸡场,清新、活力扑面而来。
乡村情结铸就奉献路
一眨眼,从事村官工作已有七年时间。七年里,王效龙由一名懵懂的学生转变成一名地道的大学生“村官”,同时也成长为一名服务农村发展的建设者。
有人说,由北到南,扎根山乡,图个啥?对此,王效龙也时常会问自己这个问题。生活,是为了乡村;工作和付出,同样为了乡村。七年的日日夜夜,王效龙早已与龙山村凝为一体,与龙山的父老乡亲亲如一家。
缘有因,树有果。选择当一名大学生村官是王效龙内心深处的思想使然。王效龙出生在皖北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弟兄三人中只有他靠着国家助学贷款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作为皖北农村人的后代,王效龙对农村和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自步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所学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让大学生和高等教育知识转化为父老乡亲勤劳致富的动力源泉。
2008年6月,王效龙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就在同学们都忙着应聘找工作的时候,他自己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当时已经有好多公司录用他了,但是他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许多同学都认为他是干傻事,家里更是极力反对。为了这件事,父亲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电话,一向温和的父亲第一次对他放了狠话:以后你不管怎么样,都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管你,我也管不了你。而王效龙的想法是,想用自己学的农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去农村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下转A3版)
(上接A1版)因此,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
2008年8月,王效龙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离老家蒙城五百多公里远的国家级贫困县——石台县,任小河镇龙山村主任助理,成了这个村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干部。他信心满满地要在龙山村干一番事业,可是村民却对他没抱多大希望,都对他持怀疑的态度。有的说,你这个二十多一点的小孩过来能干什么事呢?能帮到我们多大的忙呢?来了没几天,他也感受到了新环境带给自己的不适应。王效龙的老家是平原,这里是山区,路全部是绕来绕去的,一开始他自己都分不清方向,很不习惯。至于生活习俗、当地语言等等,更是不适应。
敢于挑战闯新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向来敢于挑战困难的王效龙立志在新农村里干出一番事业。石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龙山村更是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1亩,种点粮食仅够自己吃,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很低,大多是靠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生活异常艰辛。他经常彻夜长思,该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们改变这一切?在随后的走访中他又了解到,村里以前也有过小规模养殖的历史,很多村民曾想通过养殖致富,只是由于缺乏技术害怕失败而不敢问津。得知这些情况,他走村串户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宣传发展养殖业的优势,但村民们仍心存顾忌,不敢涉足。面对村情,他萌发了“自己先创业积累经验,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想法,并打算自己投资创办龙山土鸡养殖场。
市、县委组织部知道他的创业想法后,十分重视,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镇党委、政府借给他2万元启动资金,村“两委”协调解决养殖场地。2009年4月初,龙山土鸡生态养殖场兴办起来了,养殖场占地面积300余亩,首批引进鸡苗4000只,当年就出栏老母鸡3300多只,纯收入3万多元。
有了成功创业经历后,王效龙对养殖土鸡更有了信心,对带动农户发展也更有底气了。2010年初,农户桂有为、葛立平等表示愿意发展养殖。他很高兴,积极为他们选场地、联系鸡苗。5月底的一天,王效龙带着他们到安庆一家孵化场去进购鸡苗,返回到家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是山区加上下雨路滑车子不能到达养殖棚。他当即表示要用最快的速度把鸡苗运到鸡舍保温棚,否则鸡苗会有很大应激反应。当时正值凌晨3点多,也找不到别人来帮忙,王效龙一行三人就这样一箱一箱用手抬、用肩扛,每搬一次都要走近600米的山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经过3个多小时,终于把鸡苗安全运送到了保温棚。在他们的养殖过程中,从疾病的防治到日常的管理,王效龙都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桂有为感激地说:“效龙为我们吃了不少苦,我们都很感激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创业过程中,王效龙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2011年7月31日下午,正在村里上班的王效龙,看到天空乌云密布,就急忙骑摩托车赶回养殖场,和父母一起把散放在外的料桶都收进鸡舍。没过多久下起了大暴雨,父亲到鸡舍查看,发现一栋鸡舍的屋面全部被吹掉了,鸡吓的全部在外面淋雨,王效龙和父母就冒雨把鸡往鸡舍赶……暴雨中,王效龙不小心被竹叶割到了眼睛,鲜血直流,他顾不上疼痛,蹲下来打电话给村长求助。村长知道后,村“两委”干部和附近村民纷纷赶来帮忙……据后来统计,死亡2000多只鸡,直接损失3万多元。第二天,县里和镇里领导都来了,并带了消毒药品和一万五千元救灾补助金。困难面前,王效龙没有退缩,他又重新加固鸡舍,引进品种,创业之路越走越远。
2013年初,王效龙注册成立池州市原石埭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改养殖业传统沿街叫卖的方式,整合销售池州的特色农产品,设计制作了包装盒,推出了山野菜、兔子、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走连锁化和电子商务的新型销售渠道,成功开拓上海及周边城市市场。
通过几年的成功创业,王效龙从当初创业时的白手起家,如今发展成年出栏土鸡2万多只,年产值近300万元的微养殖企业。养殖园现已达到拥有标准化养殖厂房1200平方米、生活周转房200平方米、孵化厂房300平方米的固定资产规模。
回想七年的村官生涯,王效龙有太多的感动时常温暖在心窝,他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感受到了什么是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村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村官工作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村官道路不仅是一条路途,更是一个人生中挑战、机遇、成长、成才的历程。王效龙说,他会一直沿着帮助群众致富的康庄路,踏实努力,锐意进取,在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这块广阔的农村舞台上书写更加美好的人生篇章。
新闻推荐
□ 记者 江志春节原本应该是与家人团聚,享受轻松休闲的美好时光,家住石台县仁里镇的方贵爱这几天依然闲不下来。虽然春节期间由于快递...
石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