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乡溪贤桥(资料图 图文无关)□ 王士哲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名诗《山中寡妇》,全诗语极沉郁悲愤,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把百姓的苦难写到了极致。
籍贯太平永丰说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生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生活在晚唐时期战乱年代,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是他的卒年,这一年也是唐朝灭亡之年。杜荀鹤多次应试不第,又值黄巢起义,返回乡里十余年,后仕梁,受到梁王朱温器重。著有诗篇三百余首存世,编辑在《唐风集》和《绿窗琐碎》书中。他的作品对唐诗的兴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直为世人称颂。
关于杜荀鹤的籍贯,有人认为在太平县永丰乡杜村,依据有三:清康熙版《石埭县志》里的人物志有这样一段记载“……按太平杜氏宗谱,荀鹤大顺二年试进士,景福二年癸丑登记榜眼……”这句话中有“太平杜氏宗谱”提到“太平”二字;其次,杜荀鹤曾在石埭县城广阳一带活动过,由于石埭县1959年-1965年期间并入太平县,1965年后又分设石台县和太平县,石埭县名称从此改为石台县;巧合的是,太平县永丰的杜氏一族也确实是诗人杜荀鹤的后代,因而有人将杜荀鹤误解成太平县人,据此认为杜荀鹤是太平县永丰乡杜村人。
杜荀鹤故里考证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杜荀鹤故里应在今石台县仁里镇的杜村,现查阅史料,简单考证:由于石台县在历史上沿革变化较大,历史上县域几经拆并。据宋朝欧阳修和宋祁所编《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太平,隶属宣州宣城郡,天宝十一载,析当涂、泾置,大历中省,永泰中复置。……石埭,永泰二年析青阳、秋浦置”,这段记载中,很清楚地说明唐代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设置太平县,紧接着又废了,于唐永泰年间重新从泾县拆分出太平县,唐代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从青阳、秋浦(五代时改为池州)两县拆分设置石埭县,从公元752年到公元766年的15年间,相继建立了太平县和石埭县。宋代薛居正在旧《五代史·梁书》中明确记载:杜荀鹤,池州人。
再来仔细看一下清代康熙版《石埭县志》中关于人物志的记载“……按太平杜氏宗谱,荀鹤大顺二年试进士,景福二年癸丑登记榜眼……”这句话中的“太平”二字,是不是指太平县?笔者以为不是。经查阅相关史料,清代以前,石埭县划为陵山乡、舒泉乡、石埭乡和太平乡四个乡,那时的乡管理面积很大,每个乡下面设两三个都或图(均为过去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个乡镇,所以县志中的“太平”,应该是指石埭县的太平乡,杜氏宗谱前的“太平”也是指石埭县太平乡。经查《石埭县志》,明清时代的石埭县太平乡,基本包括现在的石台县横渡和仁里镇的贡溪、七里一带,这个地方距以前的石台老县城广阳将近50公里,地理误差太大,古时石埭县城广阳一带没有杜氏大族聚居。
晚清时,石台县出过一个秀才叫汪琴北(1874—1960,又名湛恩,字瘦仙,号承伯,别号惺惺子)在当地很有些名气。在他的《梦蕉山房诗钞》中曾记载,他的籍贯在石埭县七里斗文山(今石台县仁里镇同心村斗文山)。黟县文人胡元吉(1870—1936,字敬庵,碧阳杏墩里人)和汪琴北是文友,他在记述去汪琴北的居住地游玩交流时就记载,“汪琴北所居斗文山,与唐诗人杜荀鹤故宅相迩。”这句话明确说明了汪琴北的所居之地和诗人杜荀鹤的祖居地很近。
来欣赏一下汪琴北在他的《过杜村访唐诗人杜荀鹤故居》一诗:“野草丛花护短篱,昔贤故里总堪思,人间传遍唐风集,我拨苍苔读旧碑。”这首诗里,诗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杜荀鹤故里“野草丛花护短篱”的美景,而且他还仔细地用手拨去与杜荀鹤有关的旧碑上的青苔,并慢慢品读。据当地老人讲,杜荀鹤的坟墓就在杜村附近,他们小时候曾亲眼看过墓碑,可惜的是,解放前,杜氏家族与当地的彭姓家族争风水时,被彭姓族人毁掉了墓碑,现已无法确认诗人杜荀鹤的墓址。从而确切地说,杜荀鹤故里在斗文山附近的石台县仁里杜村。
在仁里镇杜村有户杜姓后裔曾保存了一块木质神位牌:“同宗考妣,始祖唐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崇祀池州石埭乡贤祠杜公讳荀鹤府君,始祖妣凤氏夫人一体附祀—神位”。这块神位牌本来是供奉在杜氏祠堂里的,每逢清明冬至,远近的杜氏族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前来祭诵始祖杜荀鹤的先祖亡灵和诗魂。后由于祠堂拆毁,该神位牌流入民间。
杜荀鹤后代分支
再来说一说杜荀鹤的另一支后代:太平县永丰的杜氏一族。太平永丰杜氏在宗谱上不称“太平杜氏”,而以太平县县城“仙源”为号,称“仙源杜氏”。清光绪版《仙源杜氏宗谱》中“杜氏重修家谱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万历丁丑夏,予赴宣歙之会,道出太平九龙山……系籍西安,牧之公初判宣州,继刺池州,慕长林之胜,以其子荀鹤出继族人杜筠公为嗣,荀鹤公遂为长林始迁之祖。历七世,希素公迁居太邑之箬岭。又五世,广东廉访司副使国贤公始事修谱,数百年世系,得有考证。又百余年,成化间,十五世孙杜住生嗣修之,殆今将百年。杜子质辈谋于族人,复嗣修之,今所存谱牒是也。”
这段谱序中“荀鹤公遂为长林始迁之祖”明确说明太平泾阳杜氏系杜荀鹤的后代,从谱序可以看出,杜氏祖籍西安,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于唐大和四年(公元830年)至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作为江西观察史沈传师的幕僚随同调任宣州,后又于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春,由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赴任池州刺史,在池州西门外,杜牧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杜牧在池州任职时就看中了这块“风水胜地”,让其子杜荀鹤留在了石埭杜村,经历七世后,为躲避兵乱而迁居到太平箬岭,宋、元时期主要居住在道泰乡(今黄山区谭家桥镇一带),元末迁居到泾阳乡(今黄山区永丰乡),并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取太平县城“仙源”作为杜氏名号。《仙源杜氏宗谱》杜氏用于传承取名的五十六字七言成联排行诗:“玄七世重魁已辰,寅祖彦克必邦文;应宗尚善芳以远,伯仲维和德可荣;守正谦恭诚有志,安朝康国曰良臣;思昌一本传贻永,懋继纯熙景万龄。”从“尚”字辈杜氏始祖迁太平箬岭(现谭家桥)以来,明代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杜必蒙、杜邦望两位杜氏族中长老组织重修泾阳杜氏宗谱时,所定下现在仍在使用的泾阳杜氏辈分排行。
故此,晚唐诗人杜荀鹤的故里具体地点就在今石台县仁里镇杜村附近的斗文山,太平县永丰杜氏和石台县仁里杜氏俱为著名诗人杜牧和杜荀鹤的嫡系后裔,两地的杜氏后人都生息繁衍,成为名门望族,在历史上都是人才辈出。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刊或本栏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潘海苗)天下之大,民生为最。年关将至,困难群众和山区教师生活得怎么样?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带着这些牵挂,2月4日,市委书记童怀伟在市委秘书长刘礼生及石台县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深...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