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太生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年的夏天,出差到南京。一天下午从金陵酒店到城隍庙,我挤上了一辆公交车,后面的人推拥动,把我挤到了车中间的过道处。我选准了一个能站稳的站位,抬起手紧紧抓住车顶的横竿把手,之后稳稳地定在那一动不动。我的边上有一排能坐个三人的座位,已坐满了人,座位上坐了一位老奶奶和两个中年人,车上人很多很拥挤,他们的座位也被压缩着,看起来,能感觉到就是坐着也不一定很舒服。车到一个停靠站,又上来了好几个人,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子,在拥挤中来到我的身边,我下意识地往后紧抵着挪了一点点位置,想给她多腾出一点空间。这时,座位上的老奶奶两手扶着前排座椅的后靠背,有些吃力地站了起来,对着怀孕的女子说:来,你坐吧。几经推让,怀孕女子坐了下去,并一再向让坐的老人家道着谢。她的心存感激溢于言表。此刻,座位中间的男子也站了起来:老人家,给你坐吧。中年人边说边往外挪动着身体,老人家说:不客气,你坐,我腿脚硬朗着呢。执拗不过中年人,老人家被半拉半推坐在了让出的位子上。
公交车轻微的轰鸣并晃动着不快不慢向前行进,车内的乘客也随之前后左右轻轻摇摆着。拥挤的车内,你抵着我的腰,我挨着你的腿,巴不得快一点到站。
这时我听见老人家问那个年轻的女子:几个月了。八个月了,女子回答道。哦,以后尽量少出门了,出门时一定要有人陪着,一点也不能受挤挨碰,不能有半点闪失的。哦,谢谢关心,怀孕女子感谢地回应着。
其实,多是陌路人,而他们相互间互相关心的话语,却似车遇久别的亲戚和老熟人,谦和让坐的情景曾多次浮现在脑际,一股暖流也涌上我的心头,深深地感动着我。
说到谦让,也让我想到我的母亲,她今年90高龄,是新中国建立前贵池中学的高中生。她原在老石台县的医务系统工作,上世纪50年代时她的工资就是50元,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黄山区退休时,她所拿工资仍然是这个工资数额。那时调增工资不是上面一个文件就全面调资了,而是就单位人数多少,按百分比来进行增资。那个年代,工资大多不高,每月拿20元,30元或低于50元的比比皆是。每当一次难得的增资机会来临,我的母亲总是一味地谦让,把这难得的好机会让给别人让给同事。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工资微调,应该又轮到她调一次工资了,且按照标准非其莫属,而我的母亲却说单位比她收入少的同事还有很多,一再坚持硬是把调资的机会让给了别的同事。也正是这一次次的谦让,以至于她从来不知调资的个中滋味。每每谈及自己的工资,她总是一笑了之,也常说钱多钱少够用就行,只要身体好比啥都好。这也许是她90年以来的人生感慨和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吧。
社会需要热心肠,需要文明的礼仪和谦和谦让。
新闻推荐
□ 记者 王玲琳晨刊讯 今天,2015大型公益活动“唱支山歌给党听——走进革命老区”将来到黟县柯村乡,在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开启,当地父老乡亲也精心准备了《红星照我...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