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刺痛了中国人80多年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我们怀念为了民族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在这个日子,我们也看到,曾经给亚洲带来灾难的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抬头。
历史会远去,但不会被忘记。在这个日子回忆历史,既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但愿以史为鉴,悲剧不再上演。
抗战老兵回忆悲壮往事,希望让后人记住英烈
周文清回忆,这里曾埋了24名在轰炸中遇难的伤兵。
9月15日,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记者走在街道上,看着人来人往。如果不是抗战老兵周文清的指点,记者和当地很多年轻人、中年人一样,都不太清楚脚下的这片土地,长眠着抗战期间牺牲在黄山的川军将士。
□老人回忆
镇上来了大批川军
“有个老兵叫周文清,抗战时期曾在黄山区仙源镇的国军第三战区后方医院工作过,参与掩埋了很多死亡的川军伤兵。”近日,黄山市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汪为之向记者透露了这个信息。
9月15日,记者赶到仙源镇,在当地村民指引下,找到了生活在水东村瑶潭村民组的老人周文清。门前是麻川河,屋后是连绵青山。老人说:“这儿以前是太平县城郊区,热闹着呢。”
周文清94岁,精神不错,吃喝起居如常,每餐喝一两白酒。虽然眼睛不太好使,可思维正常,对往事的记忆仍比较清晰。
老人是1920年生的,少年时,家在仙源街,给叔公照顾一个布店。那时,仙源是老县城(太平县)所在地,很是繁华热闹。
18岁那年,日寇先后占领皖南的青阳、石棣县(现石台县)、广德等地,比邻的太平县成了前线。那年,县城来了大批国军部队,街上到处是军人。“都是国民党第三战区23集团军的,是川军!总司令是四川的唐式遵。”老人回忆说。
每天都有伤兵死去
当时,街上到处是招兵的宣传。周文清想当兵,在国军的40兵站入伍,分在国民革命军第79师,安排在40兵站医院工作。“当时,伤兵太多,仙源镇上的好几个祠堂被征用,改为国军伤兵的临时安置及治疗之处。”老人说。
周文清所在的医院,是赵家祠堂及书院等古建筑合并起来的,占地好几亩,住满了伤兵,绝大多数是四川口音。
“最多的时候,镇上的伤兵有两三千。”老人说,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人伤势又重,每天有三五个伤兵死去,最多一天超过十个。当时,仙源镇岘村有位姓孙的青年人,也在医院当兵,负责将死去的伤兵送入太平间,周文清等人则协助收殓、入棺。
“门前空地,做棺材的松木都堆成了山。”周文清说,有两个木匠每天用松木制作简易棺材。伤兵死了,入殓,抬到城郊的荒地或小山坡埋葬。有时死的人多,都埋在一起,起个小坟堆。做棺材的边角木料,拿来做成小木牌,写着死者姓名、部队番号等,插在坟头。
一病房被炸死24人
周文清回忆说,他在这个后方医院工作了半年多,亲历了数百名川军伤兵的牺牲。
老人称,仙源是县城,聚集了大量部队和伤兵,各级国军长官都在,也引起日寇的注意。在仙源时,他目睹了日军大量战机多次轰炸县城的场景。有一部分伤兵就是被日机炸死的。
“有一次,来了两架飞机。我们赶紧疏散伤兵,把他们移到路边,盖点草和树枝,就躲小树林了。”周文清说,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东西,快落地了才知道是炸弹。那天的轰炸,听说炸死了4个人。第二天,又来了9架日机,从中午轮番轰炸到下午三时左右,县城几乎炸成废墟,兵站医院被炸掉了。很多伤兵和老百姓被炸死。仅周文清负责的病房,就有24个无法转移的重伤员被炸死。周文清说,因为日机轰炸频繁,死伤惨重,兵站医院的伤兵需要转移,周文清和大家将伤者送往黄山区谭家桥。返回后,又和其他人一起,将被飞机炸死的伤兵集中安葬在一处。据他所知,其他病房的遇难战士,也埋在一起的。
不久,周文清又进入军政部的109伤病官兵收容所,随部队前往南昌。此后多年,又转战皖浙赣苏,担任过师部医院的护士长。解放后,全家回到太平县。
新闻推荐
很多人说大山里的孩子腼腆,可记者见到石台县仁里镇高宝村的薛明峰时,他脸上除了腼腆还有一丝忧愁。小薛今年高考取得理科640分的好成绩,如愿被四川大学录取。山坳...
石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