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寿宜
癸巳冬日,应石台县友人相约,与同仁结伴赴石台作一日之游。
石台与我们黟县山水相连,同为安徽省最小的县份,黟县最小,石台第二小。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石台因发现了罕见的古溶洞群而轰动一时。当时还是隶属徽州行署的石台溶洞,成为徽州人旅游的首选,并掀起一股寻洞探奇热,至今记忆犹新。我就是那个时候去过石台,还游览了刚刚开发并对外开放的蓬莱仙洞、鱼龙洞等。
现今交通更加便捷了,早晨七点半从黟城出发,到达石台还不到上午十点钟。友人安排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最著名的蓬莱仙洞。虽说是故洞重游,但仍充满新奇感。
导游姑娘介绍说,蓬莱仙洞又名罗汉洞,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溶洞,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和地下河四层,呈立交结构,全长达三千余米。
我们随着导游进入洞内,在曲折回环的步道上前行,好像进入了一个钟乳石的奇妙世界。移步换景,如梦如幻,相继领略了由洁白无暇的“罗纱帐”、晶莹剔透的“天丝”、惟妙惟肖的“山水壁画”和精美绝伦的“千佛山”构成的“蓬莱四绝”,不禁啧啧称奇。并很快体会到洞内冬暖夏凉的美妙,敞开冬装仍出了一身热汗。
蓬莱仙洞不愧为石台溶洞群之首,堪称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无论是漫步“银河长廊”,还是进入“玉婵宫”,或是观赏“瑶池”,无不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叹为观止。感觉洞内比刚开发时干燥多了,虽然游览线路、灯光布设都没有作太大的改变,但“到此一游”等乱涂乱画却也触目可见。
都说旅游就是照相,此话一点不假,缘于当今手机和相机的普及。我也手持相机,拍个不停。看景也比过去更为细致,以至与导游带领的队伍拉下不少距离。导游在介绍完景区全部内容后,见我一人仍流连在“千佛山”前,遂返身问我:“需要帮你在这儿拍照吗?”这正合我意。留影后,她又引导我出洞。在离出洞口不远处,她指着头顶上的“喜鹊登枝”美景,解说了一些让人欣喜愉悦的话语……年轻导游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看到了蓬莱仙洞未来的希望。
步出洞口,已达山顶,眼前豁然开朗。见洞额“蓬莱仙洞”四个大字别具风格,落款为已故书画大师赖少其,与进洞大门上已故著名书法大师赵朴初的题额相得益彰。此处居高临下,可俯视晚唐诗人杜荀鹤故里的杜村,村周青山环抱,一条小河将进、出洞口分隔两岸。这里新增了“荀鹤山庄”等现代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呈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貌,与整个石台山乡环境一样,原生态、超环保、无污染,就一个“美”字可以概括。
返回县城吃过午饭,我们又马不停蹄地驱车来到石台牯牛降新开发的双龙谷景区。一条幽深的大峡谷里,遍布着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鹅卵石。沿峡谷右侧山麓修建的步道,蜿蜒向前,就像来到了山石盆景艺术走廊。
由于正值枯水时节,没能拍到清泉石上流的动人意境。正当我们仰天叹息这美中不足时,忽见蓝蓝的天空中布满了难得一见的担担云,好似湖水中微微荡漾的层层涟漪。这一意外美景的发现,弥补了心中的缺憾,看来老天总是最遂人愿的。
走在长长的步道上,呼吸着峡谷山野特有的芬芳,耳闻着清泉在石下流淌的声响,浑身神清气爽。看到沿路一些苍劲的古树干上悬挂着“华桑”、“紫楠”和“交让木”等文字介绍标牌,又像进入了“绿色自然博物馆”,真是大长见识。而且,这条新修的游览步道,对道路上的原始名木、洞穴等尽量予以保留,道旁设置有灭火器、分类垃圾箱、秋千座椅、观景台等,处处精心独到、时尚周全,值得称赞。
随后,我们顺峡谷而下,前往龙门景区。途经的龙门大峡谷中,嶙峋的怪石,形色各异;突兀的巨石,气势雄伟。在驻马亭稍事歇息时,还品尝了石台野茶的香美。然后,我们过劝善桥、走栈道,只见峡谷里的水越来越深、越来越绿,原来是龙门潭到了。龙门潭为牯牛降最大最深的石潭,由于此潭发源于华东地区最后的一片原始森林,有“华东第一水”之美誉。
出龙门潭,道边有五福泉。听说严家古村就在附近,本来友人因我们来自西递宏村世界遗产地,就未安排这个景点的游程。但对古村落的偏好,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造访了这个袖珍小村,传为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后裔隐居之地。
严家古村在村前古树群的掩映下,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尤为养眼。走过高高拱起的子陵桥,数十幢古民居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村中是严氏宗祠“富春堂”,村后山地里竖立着一块块严氏坟陵的墓碑,可谓“生死相依”,严氏血脉在这深山老林中生生不息,宛如村前的剡溪,永不停息地奔流……
冬日时短,由于时间很紧,友人特意安排我们在返程最近的钓鱼台酒店晚餐,以便顺带游览那里的怪潭风景区。怪潭所处的钓鱼台村为古渡要津,传为姜太公、李诗仙的钓台。这里有冠定石台古县名“石埭”的“三埭石”,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问秋浦,猿声碎客心。”特别是春日丰水季节的怪潭漂流,被称作“皖南第一漂”。
怪潭见怪不怪,但石台各风景区的冷清,确是我不曾料到也难以理解的。无论是在有着“黄山归来不看岳,蓬莱归来不看洞”之说的蓬莱仙洞,还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牯牛降“双龙谷”、“四叠飞瀑”等景点,遇见的游客皆很稀少,这与石台旅游资源的品位似乎很不相称。
还有,石台本姓石,确实是奇石的天下。无论是大峡谷,还是小溪流,河床上皆堆积着奇形怪状的鹅卵石,眼下枯水时节就更醒目了。这些鹅卵石,不知经历过多少流年岁月的冲刷洗礼而成,每块石头,无论大小,都是具有盆景般观赏价值的宝贝。石虽无语,却有灵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艺术馈赠。遗憾的是,这次旅途中,我偶尔发现有碎石厂就近取材,竟以这些天然美石为原料加工成建筑碎石,实在是大材小用,甚为可惜。这些奇石,宏大的,随便往哪一撂,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娇小的,也可作为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留念。都远比加工成碎石更有价值,更材尽其用,更能远扬石台的美名。
我曾到过祁门牯牛降的观音堂景区,这次内心还特别想一睹石台牯牛降主峰的风采,但一直没有如愿——友人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似的,在前往酒店的中途,他领路的车子突然停了下来,让我们下车回望。哇!只见南边层峦起伏的群山中央,一头高翘犄角、顶天而立的牯牛,正沐浴着落日余晖,满天晚霞恰似光芒四射,煞是壮伟,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新闻推荐
石台讯(通讯员汪皖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将石台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并将“合理开发牯牛降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写...
石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