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施莉
蓉城镇分姚村七组坐落在该村最偏远的北端,十几幢二层小楼散落在空旷的圩面上,然而,一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低矮瓦平房突兀在其中,自墙角延伸而出的青苔似诉说着沧桑的过往,一如它的主人江爱玉。
走近这间老旧平房,江爱玉老人正带着小姑子斜倚着大堂门框边,崭新的蒲扇随着她的手臂灵活摇动,望着大嫂变换的蒲扇,小姑子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见到来人,老人高兴地站直身体,放下蒲扇便屋里屋外地忙碌起来,拿椅、凳,端茶、倒水。而她的身后一直跟着个“小尾巴”,自她迈出第一步起,小姑子便如影随形,默默地跟在身后打转,不伸手帮忙干活,也不出声吵闹。
“习惯了,几十年了,她都这样跟着我。”看着笔者惊讶的眼神,老人平静地说道。如今70岁的江爱玉老人与小姑子很投缘,45年前初嫁入这个家时,极度害怕陌生人的小姑子却喜欢亲近大嫂,似乎潜意识里,她认识到这位大嫂将是自己后半生的唯一依靠。果不其然,自公婆相继去世后,江爱玉又多了个“女儿”,无论是出门干活,还是走亲访友,小姑子都在她的视线里玩闹。
然而这样一位善良的大嫂却惨遭生活的蹂躏,30年前的一次“双抢”,丈夫张后文在田间抽水灌溉时,不幸触电身亡,这个家瞬间坠入万丈深渊。面对年迈的公爹、智残的小姑子和三个年幼的女儿,江爱玉选择站了起来,可多年生活的重担却压弯了她的脊背。
回忆起当年的生活,老人历历在目。“那时的7、8亩水田是全家的重要支柱,双抢时节,一个人就跟个陀螺似的,没一刻能歇息。每天早晨鸡打一次鸣时,我就起床洗衣服、做饭,然后在田间一直忙到天完全黑下来,中午热的发晕,就找个树荫躲会儿。晚上拖着疲累的身体回来继续烧饭、刷碗,常常累得倒头就睡。”江爱玉说,身处圩区,挑圩是每家每户的任务,那时没有机器,全靠人工一担一担地挑,一天下来,肩膀处火辣辣得疼,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每次她都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拖着湿麻袋似的身体往回走。
纵使生活如此艰难,江爱玉也没有把小姑子放弃,而是每天尽心地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期间还顾忌她的癫痫病,耐心地安抚其情绪。在江爱玉的精心照顾下,如今54岁的小姑子,如很多普通妇女一样,平静地生活着。
“我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如今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有吃有穿,种种菜、养养鸡,这日子以前都不敢想的。现在我还能动,只有把她放我身边才放心呢!”二人挥手告别笔者时,江爱玉老人说道。历经苦难之后的她,笑容更美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施莉)近日,青阳县第七届“最美青阳人”评选活动方案正式出台。方案规定,评选活动于8月正式开始,12月底结束,分申...
青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