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玉芳
快到年底了,青阳县丁桥镇党委副书记程寅根(挂职)的微信朋友圈有人问了:“去年程书记推荐的手工米糖,是原汁原味的家乡味道,真不错,今年冬天还卖吗?”程寅根笑着说,不少在外地的青阳朋友,都通过他的朋友圈知道了手工山芋糖,每年都让他代购。2016年为帮助该镇独龙村的贫困户徐笑梅销售手工山芋糖,从丁桥镇到独龙村的年轻干部们都帮她在朋友圈里打爱心“广告”,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当年就让徐笑梅家的山芋糖销售翻了一番。
12月1日,记者跟随扶贫专干杨松走进徐笑梅的家,还没进门,就闻到沁人心脾的米糖香味,循着香味,走进厨房,56岁的徐笑梅正将熬好的糖稀一瓢一瓢舀进锅里,锅里发出“噗噜噗噜”气泡声,浓烈的香甜味扑鼻而来,大伙的心也被糖稀的香甜味攫走。看到糖稀成黏块状,徐笑梅立马将炒好的白花花冻米倒进锅里,用锅铲不停地翻动,直到糖稀与冻米完全融合,她又快速将它铲取,放进准备好的木盆里,快速将滚热的米糖摊开、抹平、打实,用刀切成长条,一锅米糖就算大功告成了。
手上忙活着,徐笑梅嘴里还不忘跟我们介绍,她做米糖的山芋、冻米,还有芝麻都是农家种的,自己手工炒的。“山芋糖看起来制作简单,但不管是糖稀的火候掌握,还是冻米的炒制,每个环节都要讲究,否则口感就不对。”徐笑梅说,小时候每年过年都跟着母亲做山芋糖,后来出嫁了,过年偶尔也会做,没想到村里人都喜欢吃她做的山芋糖。后来大儿子得了小儿麻痹症,又是严重的智障,一段时间里,孩子的病让一家人陷入了低谷。要照顾生病的孩子,徐笑梅自己又有糖尿病,一年光医药费都要四五千元,丈夫不能外出务工,那几年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村里了解到徐笑梅家的情况后,把她纳入贫困户,给予各方面的扶持。坚强的徐笑梅没有坐等帮扶,她也在为家庭和孩子努力生活。她开始尝试着卖山芋糖,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原料又是原汁原味的农家材料,她的山芋糖一经出售就受到了欢迎。镇里和村里扶贫专干得知她的情况后,积极配合徐笑梅在搞好饮食卫生的前提下,扩大山芋糖的生产品种与规模,如今她的山芋糖品种齐全,有山芋花生糖、山芋芝麻糖、山芋炒米糖、山芋什锦糖等。
酒香还怕巷子深,徐笑梅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仅靠家门口的兜售,销量并不大。丁桥镇镇政府领导得知她的情况后,不仅带头帮她在朋友圈“吆喝”,还倡导镇里年轻干部在朋友圈子中搞促销。效果立竿见影,山芋糖由2016年的销量七八百斤,一下子就飙升到2017年的二千多斤。2017年光山芋糖一项,徐笑梅家毛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稳稳地摘掉了自己头上的贫困户帽子。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巧杨松的浙江朋友要买山芋糖,他帮着徐笑梅称重打包,然后再拿去邮寄。徐笑梅笑着说,杨松都成了她家的快递员了。“为了进一步帮徐笑梅打开销量,今年村里已经与赶街农村电子商务公司取得联系,以后徐笑梅的手工山芋糖就可以直接通过赶街网来销售。”杨松说,赶街网在村里设立了网点,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帮助贫困户网上销售,这也就彻底解决了徐笑梅的后顾之忧。
如今徐笑梅的一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除了制作手工山芋糖,在村里的帮助下,她还养了4只猪和100多只鸡,再加上一家3个人的低保,每年政府补贴就有6000多元。丈夫有驾驶技术,在镇村扶贫专干的推荐下,他成了本村水泥厂的驾驶员,每月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徐笑梅高兴地跟记者算着“甜蜜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记者刘晓丹粉墙黛瓦的农房,清新淡雅的外墙壁画,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卫生间,没有一丝异味,角落里放着厕纸篓和厕所清洁用具,不大...
青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