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闻 青阳新闻 石台新闻 东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池州市 > 青阳新闻 > 正文

陵阳曹家与曹氏宗祠

来源:池州日报 2018-08-03 09:03   https://www.yybnet.net/

  章小兵

青阳县城九华西路的尽头,是县博物馆,县博物馆标志性的建筑门楼,是当年曹氏宗祠大门楼,这大门楼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陵阳曹氏宗祠整体搬迁而来,它如今成了青阳县的文物保护的一个实物标志。

徽商曹履安是个大户,是陵阳曹家湾泉流山人,他落户屯溪。解放前的河墩乡政府,就是他的故居(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48间),他曾在清末光绪年间,他的儿子曹汝霖考中了光绪乙未科的翰林。曹履安自己回陵阳建筑了曹氏宗祠大门楼,即今之县博物馆门楼,挂上了钦点翰林院的匾额。

当年,陵阳人到屯溪营商和当学徒数以百计,成为巨商大贾的,就有50多家。自己开设店铺的很多很多,总计有200多个店面。

光绪年间,曹履安在徽商中举足轻重。曹履安的宗亲曹子平,与张之洞是儿女亲家。曹子平1840年出身于曹家湾西冲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父亲是个忠厚的庄稼汉,不识字,给出世的儿子,起名叫曹子贫,意思是自己的传贫继苦的延续,后来儿子到屯溪帮工,精明能干,赢得店主器重,店主嘉奖并给他改名子平。

曹子平在长江中游和悦洲开设了裕泰布店晋丰山货行。他善于调整营商思路和方略,赢得商机,能够驾驭生意场中的挑战。店主不仅同意他入股当经理,后来还让他全权操作。曹子平凭借着自己的精明,顽强拼搏的精神,广开销路,沿着长江流域开拓,东至上海,西上武汉、宜昌,南接杭州,北抵扬州,生意兴隆,但货源不足,时有出现山货供不应求的现象。善于把握机遇的曹子平。马上折回内地,侧重开源。他将他的次子曹维度放在青阳木镇,开设“源盛”南北杂货、山货商号,以求源盛而销更盛的目的。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7),不料“源盛”年轻的经理曹维度因病早殁,曹子平又年岁已高(65岁),他不得不将长子曹维广(又名曹斗南)弃儒从商。

曹维广是秀才出身,他信奉的是儒家的道德观。这在那个历史时期起过一定的特殊作用。他曾说:“人辄贸诈,吾宁贸信”。“吾不惑于一时之利益,而予之谋夺也”。他的营商举措,行必诚信,一切乖巧于不用。以德唯先,以德治商。从而在商海竞争中是技高一筹。所以“源盛”的谋利,就源源不断,生意十分兴隆。曹家的致富不只是局限在儒家之风进行运作。同时他按徽商的诚信标准来律已,无论是交易谋利或是待人处世,总是以德为先,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即是包含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体现出一种可贵人格魅力。这种品质与精神。不只是曹子平和儿子曹维广做人处世的座右铭,还要世袭后代。于是立堂为“怀德堂”,旨在弘扬祖德,慎终追远。曹维广惟恐后代不理解堂的旨意,又撰写了两幅藏头楹联,细化怀德。对联是:

怀诚立本心须厚,德义传家世泽长。

怀仁济世人为本,德厚施贫义必先。

曹维广是个儒商,他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善用心计,精于筹算,在取予进退之间,不失时机地作出准确判断,与时俱进,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他的商业不只是停滞在盐、纸、糖,南北杂货和收购行业上,他敢为人先地与上海茧丝商沈联芳(青阳木镇大有蚕场的创始人)建立联营关系。源源不断地将收购的蚕茧,用木船运抵上海,如期如约交货;沈联芳包销,双方互利共赢,仅此一项,曹家获利数以万计,其利存入上海大陆,美国花旗,英国汇丰等银行,以便内地商号到上海购货贷款,这种与人方便的“钞便”业务,又获巨额的“再生性”利润。

由于曹家两代都受过徽文化的熏陶,底蕴深厚,能够自觉地又已被社会普遍所认可的徽商的道德操守,价值取向,贯穿在经商整个活动之中,形成了一种理念和风格。曹家在辗转奔波的40多年中,历尽了艰辛苦难,深刻体验到要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曹家勤劳艰苦不改其初。从而他家营商不挑不揀,不废弃已营的,又脏又累的杂货行业。做到无业不经营,陆续地增设了糕坊、砻坊、粮食收购、加工和借贷金融业务。前后在木镇、丁桥、酉华等地,买田4000多亩,收租一万多担还选择粮价“秋贱春贵”的规律,收购廉价新稻,建筑仓库18间,轮流存放。所加工的大米,运往铜陵、芜湖、南京等地出售。

敦睦乡里,以人为本,这是曹维广一贯奉行的“人和”主张。他的商业不断扩大,生意兴隆。侧重在知人善用,择人而任上,他的商业网络所吸收的人员,都是同乡、同族、世好姻亲参加,逐渐形成了行业宗族化和地缘化的特点,基本上是一个以地缘、血缘、人缘三缘化的纽带建立起来商业体系,也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因素——和为贵的体系。

1934年因大旱,乡亲、宗亲、佃户们找曹家减租,曹维广都能给予减租,使之要求达到满意。这是由于曹家信奉孔夫子的告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所以能有“恤贫、赈灾、救荒”的举措。曹维广先生也有经世济危的一面。那是在军阀横行霸道的1932年左右,社会上曾有:“世上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时期。孙元良的88师到了木镇要商家捐饷,木镇商会会长宁树芬十分无奈找曹维广商量。曹维广出于保一方平安着想,愿意拿出捐款3~4万大洋,但不要说是曹源盛一家捐的,怕引起抢劫。

曹家湾曹子平父子拥有了万贯资产,置田4000多亩,房屋数十间,在生活上持以淡泊,日不过三餐,满足于盂饭盘蔬而已。但在敦睦邻里,赠济贫弱方面,却能“济孤寡,拯残疾,族之婚者、嫁者、丧者、葬者,都一一赈济;对施棺、掩尸、设渡、修桥、铺路,常年不倦。他这种疏财扶贫,恤弱赠穷,回报社会,他是本着孔夫子的道义观、人性观不济贫困而患不安。这种施惠众多,赢得口碑,扩大知名度,获取社会的广泛认同。是有其社会效益的。

1947年春,中国共产党青铜南中心县委书记朱农派连长胡爱民和地下党吴驼子(原曹家的佃户)专程到曹家湾找当年曹源盛管事(曹家因抗日避难回陵阳故居),曹维广胞侄曹沛云捐款。曹沛云跟兄长曹锦云商议,愿意捐助价值三千担大米,折款支援,冒着生命危险,担着重重困难(身处国统区内,特别医药布匹等物资受管制)。如期送到今之酉华镇大宾山交纳。解放后,党没有忘记曹家的捐助,被划为“开明士绅”,曹锦云被定为青阳县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曹宅内部结构:布局也十分讲究,厅堂对称,对男女起居,布局,都各自有别,它的前厅(正堂)是十进两厢,作为礼仪之所,是男主人接待客人和日常生活场所;后厅是四进两厢,则是女人活动的地方,属于相对的私秘空间。秀才出身的曹维广以及他的子侄们,都是好儒崇知的知识分子,终日“学而时习之”,既建有书斋,也有书屋,“斗南书屋”就坐落在庭院的左侧,与厨房相连。但厨事不得直进书屋,送饭送水,必须通过庭院的大侧门,走书屋的后门方可进入书室。如果师生们与外界人士进行学术性交流来往,互访与研讨,可开书屋的中门和书院的院门迎送,绝对不得干扰正堂。曹家的闺房绣楼,更加纵深。它坐落在后厅堂,后庭院的右侧,其外有库房围护,不得直通外界,是最深秘,最深层的底部,光线十分阴暗。绣楼阳光明亮,距外较远,不轻易被外人窥见,让人产生视觉上的、心理上的一种神秘感。

曹家古宅的另一个特色,墙体全无外窗,不论是前堂或后厅,采光都较好,它依重天井采光,天井的顶棚既高且大,大小天井共有24外之多,如厨房就开了两个天井。其卧房相对狭窄,光浅幽暗,无窗户,只有一扇朝厅堂开设的镂空小窗子,内见外,而外不见内的视觉折射,只是为了透光与通气,如果这扇窗户关闭,六面全是木板的房间,准确地说,是一个木匣子。

曹家在经商与做人方面的精髓是:不勤不得,不俭不丰; 富而不奢,惠而不费;不夸富斗靡,不以富摆阔; 以德治商,以诚立信;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融洽和谐,以人为本。

陵阳八大姓中之一的曹氏先祖的子孙曹其明他曾这样中肯、客观、形象地说起陵阳人:“陵阳人从不把聪慧表现在小精小滑上,他们习惯于藏巧于拙,大智若愚。作为历史古镇文化的传承者,陵阳人把智慧藏于功名史册,藏于砖刻梁雕,藏于山歌俚曲,藏于‘几处人家傍水塘\’的堪舆……大户人家,仕商并举;小户农家,也不忘‘晴耕雨读\’。在陵阳八大姓的谱牒中,哪一族都不乏有记载历代祖先荣光的历史。‘风流谢家村,富贵陵阳镇。\’便是最具陵阳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陵阳人还笃信‘笨鸟先飞\’,习惯把自己放在低处,学习、处人、做事,从不张扬。”这陵阳人当然也代表着曹氏这个宗族。

新闻推荐

欠款不还故意逃避

明显具有还款能力,但故意逃避执行,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日前,青阳县人民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朱某某有期徒刑二年。...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魅力文化生态城2018-07-30 09:13
猜你喜欢:
评论:(陵阳曹家与曹氏宗祠)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