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建
“非常感谢你们到我家里来帮助我! ”5月31日下午,青阳县蓉城镇城西村88岁的杨兰英,对上门为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青阳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任利军说。
今年初,杨兰英在街边散步时被一辆电动三轮车撞伤,虽经治疗伤情好转,但是由于年老体衰,康复很慢,目前仍是行动不便。
“杨大妈遭遇车祸后,因肇事车主拒绝赔偿,家境困难的杨老,为了治病四处借钱。我们接到求助后,与办案律师一道,及时赶到杨大妈家,为她提供法律援助的申请、受理、指派、委托等‘一条龙\’服务。目前,本案已进入诉讼程序。 ”任利军说。
据池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程洁介绍,池州境内山区多、水域广,部分偏远山区人口稀少。以石台县七都镇为例,该镇每平方公里仅居住48人。在这些偏远地区,公共法律援助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偏远山区及圩区的零散村落,当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往往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可以寻求法律救助。即使知道寻求法援,也往往因交通不便,出行困难,阻碍了法律援助的顺利申请。
程洁指出,当前法律援助工作流程决定化解纠纷模式是“不申请不受理”。而在偏远地区,一旦有人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却因没有其他求助与救济的途径,往往等到矛盾纠纷扩大,甚至演变为刑事案件时,才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去申请法律援助,这种机制显然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
如何破解以上难题,让偏远地区群众及时便捷地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则成为摆在池州市司法界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为切实做到‘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覆盖到每一处田间地头、走进每一个村民家中,池州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构建‘3+X’法律援助模式,创新便民举措,提高服务质量,让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进村入户。 ”池州市司法局调研员杨洋说。
杨洋解释,“3+X”模式中的“3”是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是公共法律服务中起主导作用的三个方面;“X”则是指职能拓展,即引入律师、公证、专业调解等服务,以此拓展法律服务的覆盖面。
据杨洋介绍,2017年9月,池州市按照司法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部署要求,对标实施法援民生工程——
启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统一建设标准,统筹分步推进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建设。
明确功能定位。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综合接待等岗位,打造一站式“窗口化”服务平台。
高效规范服务。以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为总抓手,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同时,设立智能法律咨询App提示牌,方便群众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智能咨询服务;出台“12348”法律服务热线管理维护指引,建立完善检查和维护机制;制定律师值班工作职责和规范,提高解答质量,做到专业文明接听。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池州市已建立了标示标牌规范统一、功能区设置完整有序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站、室)121个。自2017年以来,办理了法律援助案件4373件,解答法律咨询13358人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0000余人次。
“按照‘3+X’的模式要求,我市着力拓展\‘X’职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程洁告诉记者,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医患调解为主攻方向,在城乡困难群体遭遇医疗纠纷,经调解不能取得进展的,法律援助主动介入,引导困难群体及时进入司法程序,依法维权,在提供医疗纠纷法律援助过程中,调解更有利于维护受援人权益的,引导双方向市医调委申请调解,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据介绍,池州市贵池区和石台县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综合服务引导工作,对需要获得公证、司法鉴定服务,又不符合法律援助的,由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进行引导,将公证、司法鉴定机构的服务地址、电话、服务范围、工作流程,告知相关当事人,帮助其获得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婷)日前,省林业厅来池州市开展全国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省级验收工作,分别对池州市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开始...
青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