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布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青阳县荣誉上榜,成为新一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近年来,青阳县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提高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创建意义
生态环境质量好,需要进一步保护。青阳县地处山区,工业污染源相对较少,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指标都在标准内,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以上。所监测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境内四条主要河流的地表水水质均符合国家三级标准,水质良好,出境水质优良。县城和较大的集镇都建有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染物排放总量得以有效控制。好的生态资源环境,需要以更高的标准加以保护。
人口密度小和环境容量大,生态服务功能较强。青阳县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人,远低于安徽省人口密度的平均水平。县域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优越,有较强的污染物质天然自净能力和较大的环境容量。这些县域重要特征所反映出来的人与自然的格局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
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能为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有力支撑。因九华山坐落在青阳县境内,青阳的生态旅游产业起步早,品质高。目前,全县旅游景区7个,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两个;旅行社8家、旅游星级饭店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4家、旅游星级餐馆3家;农家乐饭店家(星级);全县持证导游达到人。 年旅游总收入.8亿元。青阳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现有企业的改造提升和技术创新,围绕机械制造、非金属新材料、铜材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形成了特色集群经济。生态产业体系的形成,为青阳申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现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连片,较易形成规模效益。青阳县为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毗邻的石台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两县同隶属于池州市,山水相连,人文习俗相近,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相同,相关保护政策又易沟通衔接,形成合力。因此,青阳县申请调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有生态环境基础,又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验,更因与现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石台县连片产生规模效益。
亮点呈现
自年月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青阳县确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青阳县按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全面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在%。空气优良率保持在%。
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保持领先水平,年单位GDP能耗降低3%。高效生态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居主导地位,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推广,建成一批生态低碳企业和“安徽低碳综合性示范基地”。
生态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以水、土地、矿产和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为重点,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资源产出率居全省领先水平。单位建设用地GDP、开发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翻一番。主要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超过%,农作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
生态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国家级生态县已通过国家环保部技术验收。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
微观透视
突出规划引领保护。青阳县先后出台了《青阳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青阳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青阳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青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徽省青阳生态县建设规划》、《中共青阳县委、青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阳县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专项规划和规范性文件,明确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着力建设生态城镇,进一步打响绿色青阳品牌,实现绿色发展。
严把项目准入关。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及办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工业的副县长牵头,县环保、发改、经信、招商、国土等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对新上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等进行联合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特别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建立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负面清单制度。出台了《青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淘汰落后产能、禁止新上落后产能及环境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的意见》、《青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实施意见》、《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年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禁止新上或禁止技改扩规普通竹木加工、商品混凝土、石材、石子加工、普通建材、水泥粉磨站、玻璃纤维、普通方解石粉、铅烧白云石、煅烧石灰土窑、无环保设施的尾矿利用、粘土空心砖、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白酒、废旧塑料回收加工、生铁、普通低档标准紧固件、普通铸锻件、有色金属冶炼、高杂质含量和高氧含量铜线杆、漆包线,以及其他严重消耗本地资源、高能耗、有污染、区域产能过剩、影响生态和居住环境的项目。对环境污染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引进、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不得向农村地区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项目。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矿山污染治理,该县出台了 《青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生态矿业,建设安全、绿色、和谐矿山的实施意见》和 《青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阳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针对全县矿山开采、加工、运输各个环节,稳步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大气污染等领域的环境整治,出台了《青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阳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加强工业炉窑企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治理,关停超标准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并深入开展秸杆禁烧工作,以保持空气洁净。同时,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强化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强县城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特色之窗
青阳位于“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圈中心地带,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海—武汉沿江高速横穿境内,合铜黄高速纵贯全境,在县城东部设有进出口立交,国道、省道在青阳境内交汇,童埠港水运直通长江,铜陵——九江铁路过境设有客货站,九华山旅游机场距县城区仅公里,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
青阳地处全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之内。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自然景观丰富,拥有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并拥有山、水、洞、林等自然景观余处。
青阳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蕴藏丰富,已探明有7类种,其中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等矿产以储量大、品质优而享誉海内外。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两栖类7科种,爬行类9科种,鸟类科种,哺乳类科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余种。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鸟类1种,即白颈长尾雉;哺乳类3种,为云豹、黑麂、梅花鹿。二级保护的余种,如鸟类的鸢、苍鹰、白鹇、勺鸡;哺乳类的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豹、黄麂、猕猴、短尾猴等。森林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林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野生植物资源有种,分属科属。珍稀植物有银杏、青钱柳、马褂木、四照花、香果树、金钱松、青檀、杜仲、厚朴、水杉、天竺桂、三尖杉、粗榧等。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苦槠、枫香、檫木、青冈栎、泡桐、香樟、桂花、毛竹等。青阳有青通河、九华河、七星河、陵阳河等四大河流水系。根据流域面积和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全县地表水量丰年为亿立方米,平年约亿立方米。径流深平均~毫米,径流量亿立方米,约占降水量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立方米,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青阳坚持工业与旅游并重,走生态发展之路。目前,全县旅游景区7个,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旅行社8家;旅游星级饭店家;星级农家乐饭店家;全县持证导游人。 年旅游总收入.8亿元。同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现有企业的改造提升和技术创新,围绕机械制造、非金属新材料、铜材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形成了特色集群经济。
链 接
青阳县隶属安徽省池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台、黄山,西交贵池,北与铜陵接壤,国家5A级风景区九华山坐落境内,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村,个社区、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万,其中农业人口.7万人。县境南北向长约公里,东西向宽约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群峰峭拔,中部丘陵绵延,北部以平原、圩区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自年月《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青阳县确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青阳县按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全面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守住绿水青山,打造皖南名城。
依托“三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工业方面,依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发展生态工业。坚持集群集约发展方向,重点培育机电制造、非金属新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形成 “开发国省道沿线,保护环九华山一片”的发展格局,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任务,县经济开发区获得“安徽低碳综合性示范基地”称号。农业方面,依托“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台,发展生态农业。全县建设绿色及特色农产品基地个。旅游方面,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平台,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围绕“一核三线三片”建设泛旅游示范区,打造“礼佛上九华,修身在青阳”旅游核心品牌。
扭住“三个抓手”,建设生态城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牢牢扭住“安徽省文明县城”这个抓手,打造绿色园林宜居城市。先后获得了安徽省文明县城“三连冠”,安徽省森林城市称号。牢牢扭住“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这个抓手,完善城市环保设施。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工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形成了常态化管理机制,全县污水处理率%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牢牢扭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抓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修编完成了全县个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规划,编制个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和个生态村建设规划,启动个村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任务,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
实施“三大工程”,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不断扩大森林覆盖规模,强化水源涵养。全县现有林地.2公顷,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山区达.%、丘陵区达.%,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实施“六大水利工程”,大力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强化水土保持。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施“安全绿色和谐矿山工程”,不断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强化污染防治。 年全县在产矿山企业家,其中家通过了池州市环保局组织的矿山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验收,其他在产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基本完成,等待现场验收。年1月,青阳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技术评估。
青阳名片: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绿化先进县
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
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安徽省文明县城
全省双拥模范县
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汪胜富本报记者徐建近日,池州市青阳县面馆老板陈伟第三次下水救人的事迹,成了当地街头巷尾争相谈论的话题。9月21日上午9点左右,一位50多岁的大妈在青阳县城青通河洗衣服时,不慎摔...
青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