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闻 青阳新闻 石台新闻 东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池州市 > 池州新闻 > 正文

就业扶贫在村头赚钱顾家“两不愁” 贵池摸准贫困群众就业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来源:池州日报 2018-11-30 07:18   https://www.yybnet.net/

□ 通讯员 赵冬至

11月15日上午,贵池区梅村镇必胜村就业扶贫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十余名村民正在加工制作仿真花工艺品。

“扶贫车间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这里按计件计酬,多劳多得,一般每人每月能拿1000至3000元不等。”该村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与该镇的绿洲仿真植物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扶贫车间,已解决10余名村民就业。随着订单在增多,计划进一步扩大车间规模。

“在家门口就有事做,还能照顾家人!”村民徐灵枝高兴地说,农忙时是农民,农闲时就成了工人。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家有6口人,丈夫和两个哥哥三人视力残疾,以前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务农,今年得益于这个“就业扶贫车间”,像她这样的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兼顾了家人。

徐灵芝这样的情况,在贵池区并不鲜见。秋收季节,牌楼镇牌楼村的贫困户施加贵也做到了务工、务农两不误。他白天在该镇安池茶叶有限公司上班,从事力所能及的车间工作;下班后争时抢收庄稼,使粮食颗粒归仓。他告诉笔者,自己和老伴除了种田外,没有一技之长,如今扶贫干部介绍他到企业上班,靠自己的双手,一年增收2万余元,心里非常高兴。

安池茶叶公司是当地的就业扶贫基地之一,不仅通过产业扶贫形式,吸收贫困户入股分红,还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带动了600多户农民发展茶产叶,同时,施加贵等4名贫困户也在这里实现了就近就业,增加了收入。

“就业帮扶就是摸准贫困户的就业需求,才能真正帮到他们的心坎里。”贵池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结合就业工作实际,创新就业帮扶机制,灵活施策,打造就业服务平台、建立扶贫就业基地、开展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成效十分明显。

针对农村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技术和体弱多病的人群特点,该区对1528名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者制定了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成效、帮扶就业1433人;累计完成14233名贫困劳动者就业状况调查,实现贫困劳动者帮扶全覆盖。组织实施了农牧业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经果林种植等因地制宜、适应性强,就业率高、易教易学的就业技能培训班21期,引导578名贫困户学习技能,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促其创业和就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涓桥镇四联村贫困户檀友新,镇村为他量身订制了脱贫方案,去年成功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今年村里又给他安排了保洁公益性岗位,使他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一份稳定收入。贵池区制定出台《公益辅助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办法》,紧密结合各地乡村振兴任务和美丽乡村、“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发了包括保洁、保安、护林、护路等公益辅助性岗位1198个,使1093名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了稳定收入。

除此以外,这个区在广泛开展入户调查贫困户就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与用人企业对接,建立扶贫就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加大劳动技能培训,促进人岗匹配。截至目前,全区新建就业扶贫驿站5个,扶贫车间8个,带动贫困劳动者就业166人;同时,建立扶贫基地吸纳就业,让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全区共有 10家企业已被评为省、市级就业扶贫基地,共吸纳了59名贫困劳动者就业。

新闻推荐

池州市放大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每年落户休闲农业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

本报讯(记者倪晓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近年来,池州市围绕特色产业做农业发展大文章,不断放大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持续推进各类农业...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就业扶贫在村头赚钱顾家“两不愁” 贵池摸准贫困群众就业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