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玉芳
8月8日,在池州市滨江区域507码头,记者发现以往堆成小山高的垃圾废品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平整的绿地,一片片比人还高的芦苇荡随风摇曳。在这炎热的夏天,大自然送来的清凉舒爽,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这样的“大变身”得益于池州市开展的507码头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为了保护长江沿岸生态环境,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滨江违法建设、非法养殖、废品收购等破坏环境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整治初见成效。
行走在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看到这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如火如荼的项目现场、鳞次栉比的企业厂房、并排林立的高楼大厦,还有一片片碧绿的湿地公园、幽静的潺潺流水……厂在绿中、绿在厂中,整个园区俨然是一个大花园。
在满眼绿色的背后,是近年来池州开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转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我们要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作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要立足自身独有的生态资源,寻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绿色的工业发展道路。”池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程国清说。
“我们要以最少的土地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招商引资是“装到篮里都是菜”,而现在他们是“精挑细选拣好菜”,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
“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我们严把‘三道防线\’,同时分类实施‘关转搬\’。”该负责人表示,为强化项目预审制度,园区对在谈签约项目进行全面环保“体检”,坚决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项目落户。同时按照“禁新建”要求,对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用地规划进行重新调整,除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建设项目外,不再落户新项目;5公里以内,设立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淘汰“三高一低”落后过剩产业。同时园区还全面摸排现有企业污染排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分类实施“关转搬”。
为提升监测能力,进一步织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池州开发区还依托市大数据产业园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大气环境质量、区内河道水体环境监测全过程全覆盖。同时还建立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违法企业建立“黑名单”管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将被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产业是地方发展的命脉和支柱,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抓手。近年来,池州开发区坚持把以半导体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以高端特色错位发展为方向,加速半导体产业基地聚集升级。2016年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基地成功入列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7年基地实现产值50.7亿元,税收2.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9亿元,半导体产业成为池州市经济重要增长极。
高端产业的带动和发展形势的倒逼,也成为“撬动”园区内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力“杠杆”。近年来,园区不断突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不断提升。预计到2020年,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8%,半导体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予以设备投资补贴,加快建材、服装、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加快铜冠有色资源综合利用、九华电厂热电联产、金能供热管网扩规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和循环化改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泽丰)8月13日上午,市长雍成瀚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