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闻 青阳新闻 石台新闻 东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池州市 > 池州新闻 > 正文

水体改造,打造“海绵城市”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8-08 10:5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范克龙

清水绕城,风荷摇曳。 8月7日,大江奔流报道组来到美丽的江城池州,在位于城区的百荷公园内,一方荷塘水清如镜,水面上点缀着各种荷花、睡莲、菱类水生植物,荷塘外一条小溪流水潺潺,偶有小鱼游动。

池州市民张大爷轻摇蒲扇,坐在树下乘凉。张大爷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潭死水,还有污水排放,臭气难闻……没想到现在改造得这么漂亮,水清了,环境也美了,就成了我们纳凉散步的好去处。 ”

百荷公园的华丽变身并非个例。池州市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池州市主城区,类似的黑臭水体原来共有10处,近年来通过截污、清淤、垃圾清理、岸线修复等措施,已经全部完成改造治理。三年来,全市共新建改造管网4.3公里,截流污水量8296吨/日,改造问题排水口38个,清理淤泥60.33万吨。

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池州市将黑臭水体治理与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结合,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三年来已基本完成建筑小区、道路、公园、水环境治理、PPP项目5类项目体系117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形成超过145.4公顷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建93.1公里排水管网,建成调蓄池3座,完善堤防工程1.6公里,修缮了193公顷具备城市调蓄与污染控制功能的城市公园,保护和利用超过7平方公里的湿地空间。

池州排水公司负责百荷公园等多个黑臭水体项目改造工作。 “企业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管网改造截断外源污染,实现雨污分流,再通过清淤消除内源污染。 ”企业总经理赵军介绍,在改造后的水体上,种植水生植物、投放鱼类,重建水生态系统,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在池州507码头片区,一条大路将秋浦河故道截为两段,两台挖掘机正在路面忙碌着。

“城市大开发对原有水系破坏严重,产生了不少断头河、死水河、污水河。”507码头片区改造项目负责人指着眼前的断头河向采访团介绍,早期建码头,为了行车方便,就在河道上直接建起大路,把河截为两段,左侧2.1公里的河道从此就成了死水河。再加上无序养殖、建筑垃圾堆放等问题,死水河的水质急剧恶化,臭气熏天。

今年池州重点加强码头片区整治,对原有建筑统一搬迁拆迁后重新规划建设,计划打造老码头遗址公园和滨江湿地公园,打通断头河,重新构建“河塘相连,江河连通”的大循环水系,并对秋浦河故道及两岸景观环境进行治理,依据原有地貌、植被、土壤条件进行生态修复,争取早日恢复这里水清、河畅、岸美的生态环境。

记者手记

城市治水,贵在尊重自然

去过皖南古村落的人一定对当地的水系印象深刻。依山傍水村落,小桥流水人家。水渠从街道两侧分流至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每家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形成小循环系统,家家户户的小循环水系再融入村里的大循环系统,整个村落的水循环再融入当地的山水地脉之中。这与“海绵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低影响城市开发理念不谋而合。

池州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三年来,城市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等指标数据显著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池州模式效果显现。

一般来说,生态化的排水系统是80%的雨水留在土壤中,20%流入河道。而现在很多城市却倒了过来,20%的雨水留在土壤中,80%流入河道。这与过度的硬化路面、城市建设导致水土结构破坏分不开。城市水环境治理,并不仅仅在于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浩大的设施工程、密集的管网系统,关键在于治水理念的改变。尊重自然水文规律,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城市治水或许可“不治而治”。

新闻推荐

池州市发改委突出“分、征、联、查、改”快速提升信用信息化水平

本报讯(记者王齐斌)市发改委突出“分、征、联、查、改”,力促全市信用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果。突出“分”字。市...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水体改造,打造“海绵城市”)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