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石泽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坐落于贵池西郊的杏花村因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而享誉天下。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早年虽然村落已没,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它一直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成为文人墨客歌咏之地。到2012年,随着池州加速发展,池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发展机遇、顺应社情民意,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意见》,由此拉开了复建杏花村的大幕。如何让这一历史名村重现天下?池州开启了怎样的规划建设模式?日前,记者专访了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华。
高起点推进
“2012年3月,池州市委、市政府以史载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了面积达3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由此,开启了杏花村复建的新篇章。”张华在回忆时说。
一路,就是沿318国道的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带;二水是指杏花村的两个重要水系,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带和十里杏花溪田园游憩带;三区分别指8平方公里范围的民俗体验区、16平方公里范围的田园观光区和11平方公里范围的山水度假区。张华介绍,“如此大手笔,旨在为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步伐,充分挖掘杏花村文化内涵,彰显池州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文化业态。”
目标已定,如何抓落实?在张华看来,池州市委市政府力度是空前的。他说:“加快推进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的高规格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指挥部,明确了‘市区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模式,并从市直各部门和贵池区抽调专门人员,设立一室七部,具体负责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下转6版)
(上接1版)同时,通过借净壳方式将贵池区国有独资公司——安徽杏花村集团有限公司重组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平台公司,成立了池州杏花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池州市秋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从事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融资、建设、运营等工作。”
2013年3月,杏花村建设管理体制调整为“市区共建、以区为主”,并将杏花村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参股公司全部划归贵池区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应调整。贵池区委、区政府立即成立贵池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指挥部,明确一名区委常委坐镇主抓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2013年8月,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区政府负责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
深层次谋划
杏花村作为市区共建的重大战略项目和贵池区的“1号工程”,贵池区始终坚持“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层次谋划。“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宣传营销和运营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张华如是说。
据他介绍,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十年现辉煌”的目标,贵池区坚持“六抓”不放松,实现了时间节点效应。
一是突出引领抓规划,先后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项目规划》《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水系控制性规划》以及供电、管网、供排水等5个专项规划,审查通过梅洲晓雪、唐茶村落、明清韵事等3个项目修建性规划,旅游区“总规-控规-专规-详规”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二是突出基础抓建设,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政府投资近7.5亿元,完成土地流转1.2万亩,土地征收2000余亩,房屋征收12.5万平方米,搬迁企业8家,建成道路34.8公里、桥梁2座,民俗体验区管网建设、水系贯通、生态修复等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智慧景区、星级旅游公厕、标识标牌等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开放了12处重要景点景观,景区框架初步形成。三是突出融资抓项目,向上争取到中央和省里关于农业、水利、林业、科技、农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总计1.74亿元;争取到秋浦河(杏花村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德促贷款2500万欧元;累计争取到银行融资7.4亿元。四是突出品牌抓宣传,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网易等知名媒体多次对杏花村进行聚焦宣传,其中龙舟嘉年华活动连续三年获央视报道,《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分别以《安徽池州·水墨古韵梦江南》、《跟着古村志、游览杏花村》连续报道杏花村建设发展成就,杏花村文化旅游节荣登新华网主办的2016最美中国榜,被评为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而且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省级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同时,品牌营销持续深入,连续三年开展了春耕大典、非遗展演等大型系列宣传营销活动,精心筹办了三届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和龙舟嘉年华,成功承办了三届全国绿色运动大赛的开幕式或部分赛事。五是突出培育抓人才,以国家5A级景区创建标准为准绳,以各项节庆活动为平台,以开展业务、礼仪、技能培训等为抓手,坚持人本思维,狠抓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锻炼,突出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初步建成了一支懂旅游、有经验、善管理、优服务的旅游队伍,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六是突出内涵抓文化,深入挖掘杏花村历史文化,充分展示旅游文化内涵。
多方位彰显
张华介绍,杏花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最具特色的便是山水农耕、江南村落、传统民俗和盛唐诗酒这四大文化。山水农耕文化是杏花村历史文化的起源,因为农耕文明,才有了这个极具诗意的江南村落。江南村落文化的长久积淀,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杜牧的清明诗,将杏花村的盛唐诗酒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直到现在仍能感受到当时浓厚的杏花村诗酒文化。如今我们规划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也正是围绕培育这四大文化来开展的。通过在建设中融入“诗、酒、茶、花、水”五大特色文化元素,突出展示杏花村的山水农耕、江南村落、传统民俗和盛唐诗酒四大文化。
张华认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复建,它不单是池州优久历史文化的展现,而应是池州在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多元化标本杰作。他说:“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的深度融合。”为此,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管委会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倾力服务,将推进落户项目建设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深入开展“落户项目推进年”活动。同时加大重点项目谋划争取,重点包装田园综合体、大健康产业专项、旅游基础设施等国家重点扶持奖补的产业发展项目。截至目前,旅游区在谈的招商项目共30多个,已签约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19.7亿元;在建项目4个,实际已投入2.37亿。
随着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复建的日益完善,来此旅游的客人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民俗体验区对外开放运营以来,旅游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6.3万人次,旅游收入4亿元,杏花村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新闻推荐
年底前全市436家药品经营企业将全部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池州市强化药品流通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本报讯(记者何霞)7月24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池州市不断完善药品流通环节监管机制,推进药品监管标准化...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