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闻 青阳新闻 石台新闻 东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池州市 > 池州新闻 > 正文

坚守与期望——罗城民歌十年回眸??方乾

来源:池州日报 2017-12-22 01:00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2月,《人民日报》记者李舸在新春走基层时关注了罗城民歌,2月16日《人民日报》几乎用半个版的篇幅呼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3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又发表罗兰的文章,介绍罗城民歌的活力。3月29日,罗城民歌传承人姜秀珍老人在池州学院为音乐与教育学院师生进行了一场民歌讲唱会。5月4日,首届罗城民歌文化艺术节在歌乡墩上街道罗城村举行……十八大以来,罗城民歌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势下,从一度沉寂到快速复苏,一时热闹非凡,这无疑凝聚着民歌研究者和新老歌手的辛勤汗水,更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宣传文化部门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自2007年成立池州市贵池罗城民歌研究会至今,十年过去了。回望来路,罗城民歌的现实状况与未来路径依然需要再发力。

在广被赞誉与日渐式微的纠结中艰难生存的境遇,不独是罗城民歌。就连安徽人引以为傲的黄梅戏乃至被誉为国粹的京剧也一样,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罗城民歌曾经给安徽和贵池带来巨大的荣誉与成就感,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罗城民歌与凤阳花鼓齐名,并称安徽的“南歌北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新民歌运动”中,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罗城民歌大放异彩,以姜秀珍为代表的新一代翻身农民激情放歌,优美动听的民歌曲调,加上鲜活的民间语言歌词,十分切合当时新中国建设的政治语境。这种植根于民间的艺术形式,于是从生产队的田间地头赫然走上万众瞩目的大舞台。二十余年中罗城民歌传遍神州,创造了民歌的空前盛况。然而,在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大潮中,罗城民歌由于失去了当初的体制支撑,渐渐沉寂长达近二十年。直到新世纪之初,作为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民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坚守:从民间到官方的互动

出生于1935年的姜秀珍老人今年77岁了,提起她把罗城民歌唱到中南海的往事,她依然一脸的幸福与兴奋。这位唱了一辈子民歌的中国著名歌手视民歌为生命,从未停歇过为民歌传承以及寻求出路的努力。在民歌演唱活动相对沉寂的二十年中,她创作了大量的民歌,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发表在《诗刊》、《民间文艺》、《安徽日报》等报刊。还出版了一本民歌集《一个女歌手的歌》,贾芝为之作序。她说:“民歌反映人民心声,歌唱人民愿望。每个时代都有发出时代最强音的民歌,民歌是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罗城民歌要放声歌唱新时代。”她虽然早就退休了,但她在民歌事业上从未退休。近十余年来,她几乎拜访过每一任贵池区和池州市的宣传部长,向他们介绍罗城民歌,呼吁保护与传承。也几乎每一任宣传部长都为她的精神所感动,积极支持她的民歌事业。贵池区政府将地方传统文化“民歌”与“傩戏”一起,把保护、传承与发展郑重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2000年,在新千年的国庆广场演出中,由姜秀珍教唱并排演的罗城民歌表演唱《罗城民歌像花苞》以其清新悦耳的曲调再一次让人们领略了罗城民歌的泥土芬芳。2003年,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换届期间,新当选的民协主席温跃渊对罗城民歌十分关心,专门向时任省委宣传部长臧世凯汇报。2004年,罗城民歌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时任池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士宽的直接关心与支持下,市文联于2007年12月,成立了罗城民歌研究会,聘请姜秀珍为终生荣誉会长。2008年初研究会选送民歌《朵朵山花摇春波》参加“江淮情”大型演唱会演出,让中断十余年的民歌演唱再次登上大舞台,引起人们关注。年底,由民歌研究会筹划的大型民歌演唱会《大地欢歌》在秋浦剧院演出,加上省内外媒体的跟进报道,一时盛况空前。2009年秋,在墩上街道进行了第二次民歌专场演出;2011年春,在秋浦剧院进行了第三次民歌演唱会。由于民歌研究会的推动,罗城民歌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得到了上上下下的重视。特别是民歌之乡许桥和渚湖村,更是不遗余力普及推广民歌。在渚湖,民歌手姜梦玉主持业余民歌学校;在许桥,民歌手刘正荣利用农民书屋组织农民学唱;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姜建设默默无闻教唱民歌。歌乡所在的墩上街道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专门组织了“唱支山歌給党听”歌咏大会。罗城民歌的演唱活动再一次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支撑其繁荣的现实基础依然十分脆弱。但令人欣慰的是,总有那些情有独钟者在为罗城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坚守着,姜秀珍不会是最后一个人。

传承:从生存到发展的困境

2012年10月12日上午,墩上街道与贵池区文化局共同举办了首届青山杯罗城民歌大赛。我有幸作为大赛的评委之一参加了这次农民登台赛歌的盛会。参赛的不少农民歌手我都熟悉,他们自弹自唱,热情奔放,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农民自豪自信的精神面貌。赛事的组织者充满激情地说,振兴民歌,唱响罗城,明年再来!罗城民歌鲜活的语言风格、清新的曲调旋律、活泼的演唱形式注定使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欣喜的同时,隐忧依然袭上心头。

随着老一代歌手的渐渐衰老,这种口耳相传的民间演唱形式的民歌曲调面临失传的危险。目前,当务之急是赶快组织专业人员采取录音、记谱等方式收集整理百余种在当地流传的民间曲调,并加以整理、甄别和研究,为罗城民歌的发展奠定基础。十多年前,姜秀珍老人从许桥的小学里挑选了8位小学生传授民歌,其中4位后来考进了黄梅戏学校。虽然她们也还演唱民歌,但毕业后为了生计都无法专门从事民歌演唱活动。民歌研究会成立后,虽然在推动罗城民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组织协调作用,但由于这个机构的先天不足,后续工作依然难以为继。当初,研究会曾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设计了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是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一本罗城民歌的简易教材,供当地中小学作为乡土教材使用;二是与旅游业合作,组织池州本地导游学唱罗城民歌以利民歌传播。由于研究会缺乏经费,这两项工作都无法实施。虽然在歌乡民歌演唱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但这种地方政府主导,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的民歌活动却缺乏长效机制和长远规划,传承与发展都显得力不从心。

有人说,京剧、黄梅戏,乃至罗城民歌,都是农耕文明产物。在大工业时代和现今的互连网时代,这些曾经深受人们喜爱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模式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没有发展的必要。这种观点似是而非,是历史与传统的虚无主义。任何民族赖以传承的优秀文化因子,都是民族文化生长的基因。京剧、黄梅戏包括罗城民歌都是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传承与发展责无旁贷。问题是,当前如何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拓展空间,确实是新形势下亟待破解的课题。

期望:从现实到未来的路径

李明娥是省委讲师团教研室主任。她即将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宣讲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此,她在讲师团项目办李主任的带领下专门考察了池州市贵池区土生土长的罗城民歌。想法很简单,是否可以运用罗城民歌这种民间形式向老百姓宣讲十八大精神?

2012年 9月19日,省委宣传部讲师团专程来到歌乡进行调研,调研课题为:用罗城民歌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欢快形式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姜秀珍老人应邀参加了在许桥村部进行的座谈,她说:民歌反映人民心声,歌唱人民愿望,用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形式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在许桥村,村支书徐爱莲、民歌传承人刘正荣和村民为讲师团的专家现场演唱了民歌。在罗城村,村支书姜锦忠领着客人参观了渚湖的村容村貌。在姜锦忠看来,当前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民歌成为了罗城村开发旅游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在歌乡的调研给省城来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歌乡罗城人看来,罗城民歌最终是否成为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利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省城来的人的这番调研,给了立志为罗城民歌生存与发展拓展空间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民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她的生命力来自于她自身所特有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特性;她表达愿望、歌唱理想的活泼方式为基层群众所喜爱;她清新优美的旋律曲调适合人们口耳相传。1979年,姜秀珍在人民大会堂一曲怀念周总理的《敬酒歌》,曲调悠扬,声情并茂,令多少人泪流满面。2008年,姜梦玉迎奥运“挑担茶叶上北京”,一路歌声到长城,沿途收获了多少赞誉。民歌从现实到未来的路径,一直都是靠民歌手的热情与智慧来伸展和延伸。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说:“振兴民歌,唱响罗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也不仅仅是墩上歌乡的事,还有赖于全区、全市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这朵奇异的民间艺术之花,只有在更为丰厚肥沃的土壤里才会越开越艳。

新闻推荐

旅游淡季买机票优惠多多

本报讯(记者刘晓丹)19日,记者从九华山机场了解到,为刺激年末航空市场,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优惠活动,旅游淡季的票价比平时便宜不少。在这寒冷的冬季,市民可以选择一场说走就走的错峰旅行。截至19日,九华山机...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坚守与期望——罗城民歌十年回眸??方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