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隧道,是人类最放怀最天真最美妙的想象之一,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不过,我总以为,现实世界尽管光怪陆离,还有许多未知,但时光隧道不可能真的存在。所以,我只能把它放在想象的旷野里,任其花开无影,花落无踪。
但是,最近几年,我一次次从城里到乡下,一次次从乡下回城里,又确乎感觉,像一次次穿越在时光隧道里。上周末,与一班文友从城里到贵池棠溪,再从棠溪到杉山,这种穿越感更是特外强烈。
池州城虽然小,但现代文明的各种因子已应有尽有,现代文明的气息正日渐浓郁,俨然是大城市的浓缩版;你如果不细心地寻找,很难感受一丝农耕文明的痕迹,尽管这里曾是实实在在的鱼米之乡。
棠溪却不同,这个山间小镇,小商店,小超市,小小理发店,小小肉铺,小小杂货店,小小土产店,小小零食小吃店,以及各种小小煎炒烤贴摊点,与镇政府、学校及有关管理机关,与四周山水、农舍、粮食瓜果蔬菜,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线,俨然一幅田园风光。走在小镇上,不时能看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几十年前。
从棠溪再往杉山,感觉又不同。一条幽深幽深浓荫蔽日的大峡谷里,一条盘曲崎岖的砂石子路沿着一条忽隐忽现的小溪,千回百转;那种松软和优柔,与城里的水泥路、沥青路的平坦、坚硬,形成鲜明对照。因为山高路险,没有经验的师傅,绝不敢开车上山;给我们开车的师傅,就在中途停住了,我们中的一些人挤上另一辆车,一些人只能徒步上山。越野车在山间穿行,两旁绿树成荫,仿佛穿行在绿色的走廊里,减轻了我们内心的紧张与恐惧。
经过几户人家,拐过最后一道山嘴,杉山就在眼前。山顶,一大片开阔地,方圆几千平米。据史料记载,这里,曾经是著名的佛教圣地,鼎盛时期,寺庙林立,僧人成群,香火旺盛;逝水流年,后来只剩下一些遗址、碑碣,供人凭吊。如今,又建起了一座林场、一座寺庙。还有,不知是固有还是从山下搬来的几户人家。一条小溪从开阔地上流过,拦溪围了一个水塘,水塘四周是湿地,湿地上长满了芦苇。四周群山连绵,杉木森森;杉山之名不虚也。几户人家,房子都是土墙泥瓦,大门柴屋敞开,但并不见大人小孩,只见散养的小白兔、大大小小的鸡群,水塘里、湿地芦苇间,一两只鹅在悠闲地觅食。时光似乎在这里止住了步伐,不再匆匆如白驹过隙,逝者如斯。而且满怀善意和温情,似乎是专供怀旧者回眸和缅怀的。
几年前,我携一班驴友曾徒步经过这里,曾为一只快乐的公鸡而快乐。那是一只漂亮的公鸡,在一大群母鸡中间,高昂着头,颈子一顿一挫,威风八面,神气十足,安享领袖的尊荣。它带领这群母鸡,在杉山顶上十来亩的开阔地上自由行走,撒欢、觅食、养息。周围几公里之内,几无人烟。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这只公鸡带着它的母鸡们,就在这世外桃源里,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这一次,在茂密的茶树间,好像还看见了它。也许是另一只,新生的一只,但场景相似,“鸡景”也相似,可谓山中光景年年在,山中岁月不计年啊。
我们这次到杉山,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考察茶山。从棠溪到杉山几千亩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大片小片茶园,当地一位企业家杨先生经过多年积淀、筹划,利用本乡本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发研制了一种传统名茶——安茶。
安茶生长的小环境,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条“时光隧道”一线。这条道上,有人工开辟的茶园,还有野生的茶树,我们在一处驻足歇息的时候,随行的茶叶专家就在路边杂木从中发现了一株,据说这棵野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老茶树”一点不显老,长势旺盛;但比那些年轻的茶树叶片大而肥硕,如果不是茶叶专家的慧眼,我们是完全认不出来的。
安茶生长的大环境,同样诱人。从棠溪方向望去,它的左边是西山、花庙、曹村以及通往九华山的石门高,它的右边是百丈崖、霄坑大峡谷,它的面前是龙舒河,它的背后是最山崖。它所在的棠溪,棠花遍地,溪流纵横。棠棣之花,兄弟燕尔;溪流涓涓,天地清明。
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可以生长安茶。
从茶山归来,坐在书斋里,沉思冥想。人类的历史,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的历史证明,文明不可能止步,更不可能倒退。世界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加速度,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令人不可思议。一切回到从前的想法,都只能是自我安慰。
我们生活在现在,不应该排斥它;我们从过去来,也不应该排斥它。过去和现在,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态和文明形态也不应该相互排斥,一定要你存我亡。任何时代,有一个与其不一样的“桃花源”存在,都应该是非常美好的。
文学也一样,有对未来的畅想,有对现实的观照,但还有,或者说更多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我总以为,盛唐气象在盛唐出现,与盛唐的国势、国运昌盛密不可分,同样与盛唐人开放博大的襟怀密不可分。没有盛唐人思接千古,神游大荒的气度,绝不可能产生盛唐气象。“秦时明月汉时关”“长风万里送秋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以为,这些诗句是盛唐气象最好的写照。
我想,一个生长安茶,生产安茶,可以围炉小坐,细品安茶的环境,一定会是一个让人安静,涵养情思、文思的地方。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火火热热、五光十色、复杂纷纭,可以打包带来,在这里沉潜发酵,梦笔生花。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柯小佳)连日来,集中区组织20余名青年志愿者联合行政执法分局工作人员分为4个小组,在辖区范围内分片区包路段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工作,确保“门前三包”不漏一条街、不漏一个门店,用...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