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伟清
汤岭古道位于黄山西南部,从焦村粟溪坦开始,经伏牛岭、钓桥庵、汤岭关、五里桥、试剑石、鸣弦泉、三叠泉、虎头岩至汤泉,全长30余华里。从西大门登山,粟溪坦(小岭脚)至汤岭关20华里,为上石阶路段;汤岭关至汤泉10华里,为下石阶路段。两段都有溪流相伴。前段叫云门溪,源出云门峰,又有称之为榆花溪,因谷中多榆树而得名;后段为桃花溪,源出莲花峰。沿途依次有紫云峰、石人峰、云际峰、云门峰、浮丘峰、桃花峰等,峰峦叠翠,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这条石道从何时建成,已不可考。据元人汪泽民《游黄山记》,汤岭古道在1340年以前就已建成,至少有650年的历史。据《黄山志》记载:清代太平居士陈珊瑞曾捐款修石阶路,民国初年其孙陈少舟又重新修整,民国28年(1939年)黄山建设委员会用赈济款4.8万元雇工整修石道。这条绵长的古道上有众多的人文古迹,更有许多值得人们去探究的历史文化。
繁华历史
汤岭古道是从西部登黄山的主要线路,也是向黄山运送生活物资的主要道路,有人称之为“生命线”。石道上有不少古石桥,从焦村粟溪坦开始,有方源桥、延寿桥、续古桥、乾坑桥、兴安桥、五里桥等。不少古桥梁、古凉亭仍保存完好,许多古碑刻仍历历在目。从这些遗留的人文古迹上,我们依稀看到当年古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盛况。
据黄海散人所著《黄山指南》一书分析,当时古道繁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运送物资。“黄山东南所属歙县之汤口、苦竹溪、冈村、芳村、杨村至黄山谷口一带,通称黄山源。黄山源田少山多,居民以芭芦(玉米)为正粮,若米须由太平、旌德两县接济。”黄山南大门一带主要生产茶叶、萝菔(萝卜)、竹笋,而不产大米、酒和其他生活用品。而黄山西大门的焦村一带,古时称“太平西乡”,有香汤溪、竹溪和汤刘溪三条河流灌溉,田地广阔,物产丰饶,有“肉米之乡”之称,自然成了黄山南大门一带粮油物资的供应之地。“黄山源居民好酒,又不产酒,仰给太平焦村双溪镇,谓之溪酒。故汤岭酒担,每日不断。”
二是佛事。《黄山指南》记载:“凡鸣锣香客,每年7月起至10月止,汤岭道上每日不断,口念九华、齐云、黄山文殊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声随锣起沿途不息。” 黄山现在的寺、庙、庵遗址160多处,历史上曾经是一座佛教名山。慈光阁、云谷寺、翠微寺、松谷寺为黄山四大丛林,因此信徒众多,香客如云。而从九华山而来,到齐云山而去的朝山香客,多是经过汤岭古道。从地理位置分析,焦村位于黄山西部,这里离长江沿岸较近,从北方来的古人多从长江乘船先到池州或铜陵,弃舟登岸后先至西坡的焦村镇,再踩着这条石板大道,进入黄山景区。
黄帝遗迹
相传“黟山神仙所居,轩辕黄帝与左右丞相容成子、浮丘公来此修身炼丹。”汤岭古道有不少遗迹与此传说有关。
桃花溪,相传为黄帝采药处。从汤岭下至汤泉,桃花溪一直伴随左右。传说桃花峰下沿谷旧有桃树万棵,花盛时,满山皆赤;花谢时,落红满溪。霞光艳影,脂蓄粉凝,极为美丽。当年轩辕黄帝为了得道升天,命左右丞相容成子、浮丘公领着一些臣子和侍从,来到江南黟山炼丹。浮丘公在炼丹峰炼丹,容成子伴黃帝在溪畔採药。百花姑娘们听黄帝驾到,争相出来迎接。桃花姑娘最是满面春风,深得黄帝喜欢。便命容成子带领臣子、侍从,披星踏露,将满山的桃树一起挖来栽在溪旁。年复一年,渐渐长成了十里桃林。这清清的山溪水,也被人们叫做桃花溪了。汤岭关至五里桥的溪流中,还可看到药铫和药臼,相传就是当年黄帝制药时留下的。
汤岭古道起点粟溪坦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双龙潭。左为白云溪,源出西海峡谷,右为香菇溪,源出云门峰、浮丘峰。两水在此汇合后,形成一个绿色的深潭,面积约50平方米。在深潭的上方石壁上,有5个口小腹大的冰臼。口径0.6米,内径0.8米,深1.2米,水色清亮,名“戏珠井”。
浮丘峰,海拔1683米,又名轿顶峰,东与云门峰仅隔一源,峰顶有浮丘公仙迹。峰下旧有浮丘观。浮丘观大约建于唐朝初年,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拆毁,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道人鲍兴重建,观已圯废,仅存丹灶石坛旧迹。陈世川《浮丘庙》诗云:“浮丘羽化几经年,千仞青溪有洞天。丹灶石床依旧在,云深何处问神仙?”
新闻推荐
□ 朱皖南序民谣曰:屯溪烧精光,先烧德厚昌;屯溪烧赤贫,祸起汪仲容;屯溪烧得苦,祸首朱老五。这段民谣唱的是86年前,即1929年4月4日至6日发生在古镇屯溪的一场武装抢劫杀人纵火案。...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