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闻 青阳新闻 石台新闻 东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池州市 > 东至新闻 > 正文

PPP项目“池州模式”的前世今生——访市财政局PPP中心主任章正龙

来源:池州日报 2018-08-31 08:46   https://www.yybnet.net/

□ 记者 钟斌

“如今风靡全国的PPP模式,在当时可是一个新鲜事物,PPP项目‘池州模式\’的最终诞生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8月9日,市财政局PPP中心主任章正龙表示,池州市PPP项目的接踵落地,在探索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全面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让老百姓切身体验和享受到了改革成果。

PPP项目的由来

“PPP”为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PPP模式”指的是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十一五”以来,原来只有40平方公里的池州城市面积扩大了两倍。为完善城市发展配套设施,池州市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力推进污水管网、排水设施建设,主城区范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泵站7座、排水管网750公里,其中,污水处理厂由原池州市供排水公司代为运营和管理,排水管网和泵站由各区划片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提质增速,划片管理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各区管网之间、管网与污水厂之间衔接不畅,存在污水外渗、河水倒灌现象,加之缺乏专业维护技术力量,直接导致污水进水浓度偏低等问题。”章正龙说。

池州经济总量相对偏小、财力有限,如果依靠传统的投融资平台进行建设经济压力很大。为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寻求专业公司,能一揽子承接市政污水处理及排水设施的维护和运营管理工作。

在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的指导和建议下,池州市将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市政排水管网、泵站等项目整体打捆,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污水处理和排水服务企业。其中一期项目以主城区为试点项目,采用“厂网一体”运营模式,转让存量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及泵站等设施,项目总资产7.125亿元。

(下转6版)

(上接1版)企业和政府按8∶2比例成立合资公司,由政府授予合资公司26年特许经营权;政府设定服务标准,按招投标程序确定服务费价格,测算有关现金流指标,根据协议约定服务费调整机制。期满终止时,项目公司将设施的所有权、使用权无偿交还政府。

在经过住建部推荐的7名专家评审后,最终深圳水务集团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政府与深圳水务方经过几轮谈判,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签订PPP项目资产转让协议和特许经营协议,成为全国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中第一个签约运营的项目。

“池州模式”的亮点

为推进池州主城区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设施购买服务PPP项目的高效运作,2014年4月,池州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市领导挂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工作迅速启动。5月,通过竞争性谈判,选中北京大岳咨询公司作为项目咨询服务单位。6月份,委托专业的资产评估公司对项目实施资产评估。

为确保合作伙伴具有运营本项目的基本实力,池州市拟定了合作伙伴应具备的7个方面条件,要求具有良好业绩、丰富管理经验、完整全产业链、较高银行授信度等,最终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脱颖而出。

据章正龙介绍,为了确保诚信履约,市政府牵头,法制办、住建、财政、国资等相关部门全程参与,对项目合同反复修改完善,明确履约安排、合同修订、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事项。履约安排方面,市政府指定池州市水业投资有限公司代表政府参股项目公司,履行股东职权,对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重大事项,行使一票否决权。

按照协议,双方还特别明确建立中期评估机制,26年特许经营期间每3年进行一次中期评估,对合同双方履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指导调整合同履行。中期评估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第一次中期评估应在3年内完成。结合中期评估,建立价格调整机制,每3年进行一次价格调整。评估结果与服务费支付直接挂钩。市审计局牵头建立完善成本监审机制,加强价格监审;建立调价机制,根据运营质量情况、市场价格水平建立服务费调价机制等。

“池州模式”的裂变效果

项目运营以来,通过PPP模式的运作,引入了专业团队、专业技术,“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有效加强了主城区污水管网及排水设施建设,主城区经受了2015年、2016年、2017年三个汛期的严峻考验,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告别了汛期“看海”,解决了困扰池州市多年的城市积涝问题,在打造城市“良心”工程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在信贷收紧、政府债务受控的大环境下,政府通过‘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破解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资金瓶颈。”章正龙认为,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小政府财政压力、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减少服务管理成本,也实现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转换,不再当“运动员”,而是当好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者”,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池州市PPP模式的成功实践,先后被央视、人民日报、中国财经报等众多媒体关注,并被收录在财政部编著的《PPP示范项目案例选编》(第一辑)10个案列的首个案例,被业界誉为“池州模式”。近年来共接待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PPP考察人员400多批次,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实施PPP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性模式。

为全面推进PPP模式可持续发展,池州市率先在全省设立了池州市PPP引导基金,出台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广运用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运作模式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运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投资的有效方式。截至目前,全市PPP项目库筛选了72个项目,总投资约1266.92亿元。与此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共获得上级四批次PPP奖补资金3364万元。

从PPP模式尝到“甜头”后,池州市加快了在基础设施领域推行实施PPP模式的步伐。截至目前,池州市共推广实施PPP项目12个总投资约75.1亿元,已签约落地9个,落地率为75%,其中:市本级5个,东至县4个,贵池区2个、石台县1个。池州市共入选财政部国家示范项目6个,入选率达50%,居全国前列。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顺利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案列选集(第二辑)》10个经典案例之一,这是继2016年池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设施PPP项目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案列选集(第一辑)》之后的第二个项目,位列全国首位。

新闻推荐

远去的古寨

远望古寨。古寨大门楼。■郭平文/图在远离大漠千里之外的皖南山区里,生活着一群匈奴人的后裔,着实让人匪夷所思。带着好奇...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PPP项目“池州模式”的前世今生——访市财政局PPP中心主任章正龙)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