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赵传群
一个人,一片山,3000多只鸡。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东至县80后小伙冯亮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独自一个人钻进深山与3000多只鸡为伍,演绎了一段艰辛的养鸡创业之路。
忘不了家乡味道,踏上回乡创业路
家住东至县泥溪镇隐东村的冯亮1986年出生,2002应征入伍,2007年退伍,五年的军旅生活练就了他坚定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
芜湖、蚌埠、广州、北京……为了生活冯亮走南闯北四处寻找合适的工作。“走的地方很多,吃了不少美食,总吃不出家乡菜的那种味道。”农村出生的冯亮对家乡和家乡菜有着特殊情怀,早在2008年冯亮就打算回乡养猪,但因场地等原因而放弃。后来冯亮和妻子在芜湖定居下来,自己在超市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
“虽然每个月有着五千多元收入,但始终如一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立之年的冯亮对未来有着自己思考。2016年,冯亮拒绝了老板的加薪与挽留,离开妻儿回到家乡泥溪,扎进深山里开始了养鸡创业路。
中暑、中毒,养鸡路很艰辛
沿着崎岖泥泞的山路,冯亮带着笔者走进了他的养鸡场,小溪边、树林里鸡的机警的察觉到了陌生人,由于受到惊吓,不时“咯咯咯”地叫着振翅乱飞,纷纷潜入树林草丛躲藏。
“一天喂两顿,都是玉米和麦麸等杂粮,绝对是生态养殖。”冯亮说起养鸡的经验头头是道。“刚开始的时候确实遇到过不少困难,甚至发生过中暑和中毒。”回想到养鸡的困难,冯亮坚毅的面庞微微有些颤动。
“小鸡仔对温度要求较高,必须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冯亮像照顾孩子一样照看第一批1300多只鸡苗。“有一次在鸡舍里连续呆了4个多小时,眼前突然发黑,晕倒在地,强忍着痛苦扶着墙回到房间睡了一天才醒过来。”长时间呆在狭小闷热的育苗房导致冯亮一次中暑、一次一氧化碳中毒。
销售遇难题,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以前请过一个人,没干多长时间就走了。”因为鸡场在深山里,很少有人能干很长时间。后来,冯亮干脆一个人喂养,一个人找市场,一个人宰杀……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一个人撑起养鸡场。
为了保持良好养鸡环境,生态喂养的同时冯亮不断轮换养鸡地点,白天全部放养在外,只有半夜里到鸡棚里才能逮住鸡。“半夜三点多钟起床,摸黑到鸡舍里去捉鸡,天亮以后烧水、杀鸡、拔毛、包装、快递……”深山里连个搭把手说句话的人也没有。
3000多只鸡的喂养挤占了冯亮的大部分时间,销路问题成为鸡场发展的难题。目前只是靠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不好的时候一天卖不出几只鸡,但是鸡场每天需要500多元的投入才能维持。
“做就要做好,再苦也要坚持。”中暑、中毒,遇大蛇,养鸡过程中冯亮经历太多艰辛与困难。“养鸡走上正轨后,将围绕山里的良好环境进行多样化养殖,条件成熟的话将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对以后的发展冯亮有着自己的构想。
新闻推荐
“去年升金湖的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东至县张溪镇村民佘世明说道,他是种粮大户,流转了约1000亩农田,由于圩口5000亩耕地引水入田,成为洪水缓冲区,他们不用再担心水毁农田。家住贵池区唐田镇沙山村的唐...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