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朝皇室规定,为确保社稷安定,实现“王天下”目的,皇帝的儿子们,除太子作为储君留京外,其他诸子一律分封各地做亲王、领藩地。至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时,其长子朱见深列储君之位,次子朱见潾等必然需要分封至疆内各地做藩王。据明史记载,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人生了一个大脑袋,他的皇冠都是特制的。他的经历也特别,两度做皇帝,亲征时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为俘虏,还曾“被退位”做了没有实权的“太上皇”。
据 《明史·列传第七》载:天顺元年 (1457)三月英宗复辟后,“同日封德、秀、崇、吉四王”。清《德县志》载:“天顺元年封皇子见潾为德(州)王。”明英宗朱祁镇封他的次子朱见潾为德州亲王即德王,建藩封地署理德州。把次子分封藩王于德州,可见作为运河、陆路交通要地的德州,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之重要。
由于元朝末年连年的农民战争,再加上明初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王位争夺, 3年多的 “靖难之役”,在德州境内就打了2年多,这就造成了素有 “九达天衢”“神京门户”“运河名城”之称的德州经济凋敝、人口大减、百姓贫穷。经过“靖难之役”后几十年的努力,德州经济逐渐恢复。但是,朱见潾自幼娇生惯养,喜爱游山玩水、贪图安乐,他怎愿意去这么个没有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的地方去做王?于是他以德州之地风沙过大、土地贫瘠、民风刁蛮等为借口,要求父皇改封藩地于南依泰岳、北依黄河、自古泉水甲天下的济南。明英宗心里明白,他儿子是个贪图享乐、不谋进取的家伙,因此未予准奏。朱见潾十分不高兴,便以各种理由推脱留在京城,不到藩地德州署理,但接受了“德王”这个封号。
明朝德州属于济南府所辖。明英宗死后,其长子朱见深(朱见潾之兄)继位,为明宪宗皇帝,改年号为成化。明成化元年(1465),德王朱见潾又向皇兄提出建藩于济南。可能是由于新皇帝朱见深登基不久,需要巩固其皇位统治;也可能是为了处理与兄弟的关系,于是在明朝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朱见深准奏德王建藩署地于济南的请求。明成化三年(1467),朱见潾在受封“德王”称号10年后,才高高兴兴地由京城来到济南,只不过分封藩署地由德州变成了济南。这也是历史有“德王”封号,而德州没有德王府的原因。
德王朱见潾到济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建德王府。德王府亦称“德藩故宫”,地址选在当时都指挥司衙署所在地,以珍珠泉为中心,是济南历城最繁华的地段,也是明代济南城中最大的建筑群。它东至县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后宰门街。据清乾隆《历城县志·故藩》记载:“德府,济南府治西,居会城中,占(城)三之一。 ”
德王朱见潾死后,谥号庄,葬于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下。 夏传玉
新闻推荐
■王玉安摄影报道“外面冷,快进来。非常感谢你们。”近日,在纳溪区大渡口镇脱贫户黄国富家中,他从帮扶干部手中接过暖冬物资,连声道谢。为让脱贫户温暖过冬,大渡口镇帮扶干部们走进帮扶户家中,为帮扶户...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