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来,在东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隅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聚新共识、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以“四新”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强镇”为主线,以服务园区发展为中心,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为核心,认真抓好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经济稳定增长 实力香隅初具规模
2012年以来,香隅镇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服务园区建设,攻坚克难,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产业积聚效应明显。财政收入逐年上台阶,2012年镇区累计为2.04亿元,2016年镇区累计达3.39亿元;镇本级工业总产值2012年1.63亿元,2016年达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2.0亿元,2016年4.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680元逐年递增,2016年达15482元。
2017年,香隅区镇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41.5亿元,同比增长26%;财政收入完成3.8亿,同比增长12.1%;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外贸进出口4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安徽菱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步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新引进招商项目 10个,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7个。
坐落于香隅镇的东至经济开发区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是安徽省唯一一家专业省级化工园区。近年来,东至经济开发区发展成就辉煌,承载能力、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现已拉开框架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7家,投产38家,华尔泰重组、泰合森、普洛康裕、广信农化、红太阳集团等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纷纷落户。2016年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为2012年末的3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区镇统筹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体”的思路全力服务园区发展,共涉及重点项目15个,征地8000余亩,拆迁1500多户,分配安置房1123户。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三农发展劲头十足
六年来,香隅镇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通过市、县两级验收。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自2012年以来,共投资近2000万元,先后对老327省道、香张路、香合路等村组级道路进行了硬化,共完成畅通工程50多公里。投入4600万元,对丰收站、同心圩站、周家湖排涝站进行了更新改造,白茆水库洪区及有庆圩、白洋湖干渠得到治理,七峰、宋冲、青冲等3座小二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花山村余舒组、同心村宋垅组被列入美丽乡村点,花山村余舒组被打造成全市精品点,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点漕东村庞村中心村点作为东至县自荐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获得104.5的高分,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100万元,全镇有漕东、联峰等10个村受益。传统农业方面,粮食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9万亩,棉花1.7万亩,油菜0.8万亩。特色农业方面,食用菌年产75万棒,烟叶种植从无到有,每年保持在1600亩规模,漕东村引进的特色葡萄种植项目,种植面积达30余亩,10余个品种,白岭村从湖南祁东县引进新丰果业中秋酥脆枣50亩,具有良好的效益前景。完成造林11078亩,森林封育和抚育9679亩,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争取国家林业补助资金750万元。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增强,全镇已拥有各种拖拉机1156台,配套农机具1959部,联合收割机56台,道路运输机械69台,全镇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9%。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通过点供、省预留、增减挂等多种渠道争取建设用地指标9182亩,保障了经开区和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高标准基本农田稍加改造项目共3.5万余亩,完成增减挂拆旧地块复垦任务257亩,申报实施验收新增耕地1800亩。
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东至经开区的发展给香隅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城镇化水平提升迅速,城镇化率由2012年末的41%提升到2016年末52%,供水、供电、数字电视、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和一批公建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城镇规模不断扩张。成立了15人的城管中队,对区镇周边进行全天候的巡查,维持区镇交通秩序和遏制违章建筑,集镇面貌始终保持美观、整洁、有序,集镇发展从注重规模、速度,逐步向注重质量、效益、提升内涵品位转变。
镇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治理“三大革命”工作开展实现常态化,动员会召开后,各村居迅速组织人力、机械积极对本村行政区域内垃圾堆放点、村庄主干道及村民房前屋后、河流等陈年垃圾进行清理。今年以来,香隅镇共出动人力3860人次,出动机械化运输车辆1924次,共清理生活垃圾2733吨。同时组织人力对长江香隅段沿线生活垃圾开展拉网式清理,共清理垃圾1100余袋。同时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各村居三线三边工作继前期垃圾集中清理后常态化运行,镇里安排城管队员对各村进行定期巡查,巡查记录将直接与各村该项经费挂钩。改厕任务结合建成区整治,按照要求完成镇区248户的改厕任务。新畈中心村建设已完成“四清”、地形图测量、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预算评审已经结束,进入工程招投标程序。建成区整治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定稿已完成并报上级批准。同时排水、人行步道、绿化等配套设施施工图设计也已完成,即将动工。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福祉日益提升
六年来,香隅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群众实惠明显增多。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香隅敬老院运转正常,2012年至2016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达1750万元。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镇兴建了综合文化站一座,漕东村兴建农民活动中心一个;有线电视由县安广网络收购,实现了信号光纤传输。教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更趋合理,现全镇共有5所完小,12个教学点,中心幼儿园1所,附属园2所,初级中学1所。2012年至2016年新增教学用房9268㎡,争取补助资金近千万元。2016年多渠道筹措资金380万元新建塑胶操场一座。学校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县上游水平,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市、县级“教坛新星”和“教学能手”。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初步目标及村卫生室建设,添置了一批新型高科技医疗检测检验新设备。金融业快速发展,镇域新增工商银行、徽商银行网点。大宗商品消费日益活跃,小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进展。该镇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镇直单位结对帮扶村制度,及时调整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抽调115名镇级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到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白岭村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把种植中秋酥脆枣作为该村主打产业来发展。通过“支部”引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已安排10户贫困户在基地劳务,户均年收入增加2500元。今年该村实施发展食用菌基地,已有15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年增收400元;另有10余贫困人口在该基地务工就业。该镇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优势,发挥“产业扶贫”效应。目前白岭村、铜顶村、香泉村、临江村、合延村已经建立食用菌、药用丝瓜、台湾鳖、前胡种养殖扶贫车间;共有40余户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就业,人均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为贫困户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新窗。
党建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筑造坚强战斗堡垒
香隅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建工作注重以规范管理夯实基层基础、以谋划创新打造工作亮点,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着眼全面从严治党,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促进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运行;二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全力以赴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筑造坚强战斗堡垒;三是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提供坚强保障;四是以过细从严的态度加强干部人才工作,为香隅“四新”建设提供厚实的人才支撑。
综治维稳扎实开展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香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一是重视工作队伍和硬件建设。投入资金十多万元,结合为民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香隅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相关部门全部进驻。中心建成至今共受理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237件,办结237件,办结率100%。天网工程项目也已投入使用,覆盖了镇区的各大交通要道和治安重点区域。二是坚持安排党政领导接访制度。对于群众的信访事项,坚决做到依法按时办理,截止目前,共接待群众到镇信访113批次、87项信访事项,其中已办理化解85项,正办理2项,办理并化解上级交办信访事项3项。三是建立成熟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方联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今年我镇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期间信访维稳工作,今年以来(包括党的十九大期间)未出现一例进京访、赴省访的越级上访事件,未出现一例非访事件。
未来几年,香隅镇将按照“工业兴镇、商贸活镇、农业稳镇、环境立镇”的发展思路,推进“新园区、新城区、新港区、新农村”四新建设,着力打造实力香隅、和谐香隅、生态香隅、幸福香隅。通过奋力拼搏,把香隅建设成为安徽省重要的化工产业集群专业镇、皖赣两省交界的商贸名镇、农业种养销特色乡镇、宜业宜居的魅力名镇。
预计到2021年末,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达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0元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人口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全镇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镇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幸福指数有质的飞跃。
新闻推荐
□记者倪晓春“朱叔,我妈问,盐可到了?”“哦,小英呀,到了到了,刚进的货,要几袋?”“要20块钱的,我妈弄了一个下午的鱼了,就等着这盐呢。”“好嘞,拿着,两块五一袋,一共8袋,拎好喽。”……12月24日下午4时许,朱升...
东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