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江志)“我们的菊花供不应求,目前已基本销售一空,这批货正在分检、包装,明天就要发往上海。”11月24日,在东至县东流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陶爹爹黄菊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生产车间里,公司负责人兰鹏飞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
兰鹏飞介绍说,东流有着悠久的种植菊花的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隐后曾在东流种菊、咏菊,陶公文化也一直是当地的传统文化。2015年兰鹏飞从部队退伍后,就在家乡东流镇稠林村流转了近百亩土地,成立了安徽菊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陶爹爹”为品牌,以“一朵菊花,推动一方文化,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理念打造菊花产业链,公司现已形成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每亩可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上千元。目前公司长年有近30名当地村民在这里务工,菊花采摘期每天用工量近百人。
东至县农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做大做强菊花产业,近年来,东至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时机,政府搭台,以“花“为媒,唱响“花”经济。2007年秋,首届“中国·东至陶公菊花节”在东流镇隆重开幕。活动以“展菊花风貌、游陶公圣地,聚商贾宾朋,促共同发展”主题,精心组织“菊之韵、菊之颂、菊之魅、菊之圣、菊之乡、菊之魂、菊之旅”系列活动,融文艺演出、文学创作、学术研讨、经贸洽谈、旅游观光等形式于一体。开幕当天,200多个品种5万多盆菊花次第绽放,举办地东流镇成了车的海洋、人的海洋、菊花的海洋。2008和2009年秋,第二届、第三届菊花节继续举办,规模一届比一届大,氛围一届比一届浓,影响一届比一届广。
东至菊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政府结合实际,在扩大菊花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引导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味,形成了菊花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和高校开展合作,对菊花的食用、药用、饮用、酿用等功能进行研发,菊花相关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食用菊、饮用菊、药用菊等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菊花酒、菊花茶、菊花食品等相关产品纷纷面市,深受市场欢迎。
东至县种植业管理局技术人员介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菊花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县委县政府的一贯明确思路。今年东至的菊花种植2000余亩,集中分布在泥溪、东流、青山、大渡口等乡镇,经过多年探索种植,目前,该县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大户带动、散户跟进发展模式,菊花产业与扶贫工作、旅游观光、游客深度体验、菊花产品研发等密切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菊花产业链,带动5000户农民增收致富,菊花产业链之路越走越宽阔。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琼)日前,由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表彰的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出炉。池州市东至县教育局和青阳县关工委荣获先进...
东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