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左平)12月1日,东至县张溪镇。复兴圩的一片农田已经成为广阔的水面,成群的黑水鸡在这里觅食嬉戏,有的引颈啄食水下的芡实,有的扎个猛子叼起一条小鱼……去年12月份以来,东至县升金湖周边7个圩口1万多亩农田退耕还“湿”,成为新的水鸟栖息地。
升金湖是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和安徽省唯一一个国际重要湿地,鸟类保有量2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18种,高峰期越冬候鸟可达10万只,素有“中国鹤湖”之美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围湖造田,在升金湖周边留下了大小上百个圩口,湿地变成了耕地,湖面变成了农田。地进水退,人进鸟退,“人鸟之争”由此而生。尽管保护区管理部门每年都在湖滩、草甸人工投喂,但仍有大量水鸟进入周边村庄“祸害”农作物。临近保护区核心区的东至县张溪镇、东流镇部分村庄更是候鸟“肆虐”的重灾区,白头鹤、大雁等珍稀水鸟常常越过湖堤,在庄稼地里觅食,农民设法驱赶却收效甚微,“鸟饿人怨”由来已久。
一道湖堤拦不住饥饿的水鸟,更拦不住不期而至的洪水。东至县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防汛抗洪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年,该县境内连遭暴雨袭击,靠近升金湖的多处圩口漫坝溃破,上万亩农田因水毁、砂压,颗粒无收。
同年10月,东至县出台《升金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实施意见》,对升金湖保护区范围内土地流转进行补偿,引导农户主动参与湿地保护。11月,森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12月,该公司流转白联圩3000多亩农田,大规模退耕还“湿”拉开帷幕。一年过去,升金湖周边已流转耕地11520亩,其中5000亩引水入田,种植芡实,除了人工采摘一部分外,大量成熟的果实沉入水底,成为水鸟的口粮。
从地进水退、人进鸟退,到地退水进、人退鸟进,“让”出来的1万多亩耕地成为水鸟觅食栖息的新家园。据升金湖保护区管理局监测,今年夏天,在退耕还“湿”区域活动的白鹭达到2100只。眼下正是越冬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赤麻鸭、斑嘴鸭、白骨顶和苍鹭等如期而至,为这片水域带来勃勃生机。
耕地变湿地,成为洪水过境的缓冲区,当地农民不用担心水毁农田,收入也有了保障。东至县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00万元,地方配套315万元,按照“补偿到户资金不低于该区域当年土地实际流转价格”的要求,由森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亩550元到600元一年的价格流转耕地,比以往流转价格还要高出50元左右。从“人鸟之争”中“撤退”的当地农民,有的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有的在家里兴办“农家乐”,做起了观鸟游客的生意。
新闻推荐
流转有了“身份证”经营者吃下“定心丸”东至全力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通讯员徐玉松“有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以后融资扩大规模和采伐林木就方便多了。”日前,东至县花园乡南安村上畈组村民姜建兵拿到了该县首个《林地经营权流转证》,他流转的1500多亩经济林有了“...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